新一代的務工人員對于工作環境更為挑剔,一些艱苦、枯燥的工作崗位往往招不到工人。這些變化讓企業越來越難招工。目前海立車間里一個普通的操作工月收入不少,但工作辛苦,愿意做的人越來越少。
從企業成本角度預估,至2015年海立一線人工成本將比2010年上升40%。但另一方面,隨著國內需求的增大,機器人的采購價正以每年約5%的幅度下降。幾年前機器人一臺售價就要七八十萬元,現在則降到了20多萬元。而且一臺機器人的使用年限在10年左右,折舊一年2萬元。如果算上機器人經過調試后還能轉崗,使用一臺機器人的成本可能已經低于使用一名工人。
海立根據這一發展趨勢,從2007年起就制定了機器人全面推廣應用規劃,計劃到2015年末在生產線上投入使用機器人356臺,減少人員1000余人。截至目前,海立通過對原有生產線和生產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已累計投入使用機器人136臺。機器人的應用大大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穩定了生產過程,提高了生產精度,節約了人工成本。
海立集團是全球空調壓縮機領軍企業,公司在歐亞大陸擁有5家工廠和6個技術中心,產品銷往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每7臺空調就有1臺采用了海立壓縮機。
海立逐步通過以機器人替代人工,提升勞動生產率;形成數字化和自動化的生產模式,使工業機器人成為企業生產制造第一線的生力軍。智能自動化模式帶來的精益質量和成本優勢讓海立在全球產業布局中保持強勁的競爭力。目前,海立每萬人擁有機器人臺數為287臺,相當于當前先進制造國家擁有機器人的水平,而且海立的機器人隊伍還在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