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上海市印發《關于上海加快發展和應用機器人促進產業轉型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2015年上海市機器人產業規模力爭達到200億元,2020年達到600億元至800億元。
分析人士表示,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萬臺,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總銷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到2020年,這個體系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萬億元。目前,資本與產業政策支持力度空前,此次上海市出臺政策扶持,有望使得A股市場上的機器人概念股再度受到關注。
目前,滬深兩市主要的機器人概念股有:科大智能、新時達、上海機電、銳奇股份、海得控制、山河智能、匯川技術等。
從行業發展來看,以新松機器人為代表的國內機器人企業,在機器人本體、伺服、控制器、減速機等方面逐步獲得技術突破,本體技術指標已接近外資品牌產品,國內企業在數控技術和自動化系統集成方面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能夠快速切入機器人系統集成應用行業,分享機器人自動化行業的成長機會。
而體力勞動人口銳減是影響當前機器人行業發展的第一因素。從人口結構來看,1962年后人口出生高峰期的勞動人口已達到50多歲,未來幾年每年會有2600萬以上的人退出體力勞動適齡人口,而每年新增的零零后僅1600萬人,剪刀差效應將造成每年體力勞動適齡人口減少1000萬人,十年累計減少1億有效勞動力,這對年輕勞動力需求量最大的制造業來說,是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未來年輕勞動力的短缺將是一個中長期現象,制造業自動化程度提高將是確定性大的趨勢且十分迫切,這是機器人自動化行業未來具有投資機會的重要邏輯。需求推動是工業機器人發展的重要因素。
對于行業前景,長江證券表示,工信部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正加速制定,行業高景氣持續。行業中合作和并購不斷催化,或為國產企業帶來跨越式發展。隨著人工智能和性價比改善,個人機器人(PR)或復制個人電腦(PC)走入家庭的發展道路,成為下一個互聯網終端,市場空間較工業機器人更加廣闊。
在概念股選擇上,東方證券表示,將機器人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是本屆政府對內加快產業升級、保證支撐實體經濟的制造業競爭力的既定方針。看好在未來的1個季度至2個季度內,國家層面產業政策的兌現、各地政府配套政策的跟進,帶來機器人板塊新的一波主題行情。從受益幅度來看,首選博實股份,公司新產品、新業務的拓展有望帶來催化劑;從市值彈性來看,看好機器人“三小龍”——天奇股份、亞威股份和華昌達,均為基本面扎實、想象空間較大、外延擴張積極推進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