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以前似乎離我們很遠,但眼下在安徽,隨著一批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多年積累的技術開始釋放,機器人正在開啟廣泛的應用前景。
一方面是其他企業開始投資于機器人行業,另一方面是機器人企業也不斷向其他產業擴展,拉起一股機器人投資與應用熱潮。
柳溪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熊建林表示,繼汽車領域之后,電子產品、電子通訊等將成為重要的機器人市場;衛浴、廚具、陶瓷等行業面臨招工難,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機器人的大量進入將成為必然;芯片、光伏、LED、生化制藥等行業,車間里有很多不利于人工工作的條件,機器人的優勢也開始顯現。
柳溪機器人雖然是一家新興公司,不過其母公司柳溪集團已經深耕于機器人領域數十年。近日,《機器人應用與市場》記者對柳溪機器人進行了采訪,了解一家機器人公司的市場拓寬之路。

競爭激烈的汽車領域
柳溪集團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涉足表面(涂裝)行業,主要提供油漆、粉沫、電泳、氧化表面處理涂裝生產線,以及提供涂裝、烘干、輸送、凈化等機械設備。
汽車應用行業最為火熱,對涂裝、烘干等自動化設備需求旺盛。柳溪機器人為柳溪集團配備高技術含量機器人,進一步升級自動化生產線的水平,最開始,與國外發那科、ABB、安川、川崎等合作,合作內容是給機器人生產公司實現自動化集成。公司主要服務行業有汽車零部件行業,做汽車行業的頂級系統集成商,2014年進一步向電子電氣行業和食品加工等領域延伸,廣泛應用于噴涂、搬運、碼垛、機加工、打磨、拋光和焊接等等。
熊建林表示,在汽車零部件行業,柳溪為大眾、通用、豐田、本田、奔馳、寶馬這些具有世界一流品牌的汽車制造企業提供涂裝自動化生產線,這些世界知名公司的大部分汽車零部件都出自柳溪的涂裝生產線。
機器人應用最廣泛的是在汽車制造業。不過,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據了解,目前國內大部分系統集成商都已經涉足于汽車應用領域,由于惡性競爭,也導致這一利潤也不斷下降。XCY機器人數據顯示,汽車應用的系統集成商平均毛利潤僅維持在10%,大部分企業需要依靠走量來提升公司的整體利潤,不過,這一策略讓企業走的很辛苦。
尤其是一些規模較大的汽車制造商開始涉足于機器人制造與生產,供旗下的汽車生產線使用,這也讓汽車應用領域的系統集成商更是雪上加霜。
考慮家電行業
事實上,中國工業機器人應用在汽車領域已經非常廣泛,近幾年才漸漸從汽車行業擴大到一般制造領域,例如家電行業。與汽車行業相比,家電領域的工業機器人應用起步較晚,雖然前景廣闊,但尚有諸多難題需要解決。
近年來,隨著家電行業制造升級速度加快、對產品品質需求提高,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被提到極為重要的位置。熊建林分析稱,家電行業與汽車行業的最大區別是一條汽車生產線每天生產幾百臺汽車,節拍以分鐘來計算;一條家電生產線每天可生產幾千臺產品,節拍以秒來計算,標準家電生產線要求機器人的節拍是15秒,這對機器人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因此,單從節拍考慮,家電行業比汽車行業要求更高,在生產線上使用機器人也更難實現。
家電和汽車是兩個不同的行業,汽車行業是寡頭競爭,足夠大的利潤空間為機器人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與之相比,只要擁有生產能力的企業均可以進入家電行業。加之家電行業競爭激烈,企業自動化水平 參差不齊,微薄的利潤幾乎不具備機器人的發展空間。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搬運、碼垛、裝配等類型機器人仍然是家電行業機器人的主流,其他像焊接、涂裝機器人應用并不多。而且,機器人更多應用于家電生產線的前端和末端,在整個生產線上廣泛應用還沒有大規模實現。
“中國家電行業是一個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制造工藝標準化程度低,對設備投資成本要求高,在家電行業推廣機器人有一定的特殊性。”熊建林透露,目前柳溪也有拓展其他行業的計劃,比如家電,建筑家居,電子電器等。
目前汽車領域是柳溪的主要市場,不過熊建林表示,這兩年通過開拓其他市場,希望能夠提升公司的業績。
外資企業主導機器人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家電行業對機器人需求的快速增長,受到全球機器人供應商的高度關注。
據了解,目前國際上的機器人公司主要分為日系和歐系。日系品牌主要有安川、發那科、那智、川崎等。歐系品牌主要有德國的庫卡、瑞典的ABB等。其中,安川、發那科、庫卡和ABB合計占據較高的市場份額,又被稱為機器人行業的四大家族。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數據,2013年,中國市場機器人銷量達到3.37萬臺,同比增長29.62%,超過日本的2.6萬臺,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然而,國內90%以上的機器人市場份額被ABB、發那科、安川、庫卡四大家族占據。2013年,中國市場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為3.6萬臺,但國產機器人不超過2000臺。
對于家電企業目前使用機器人品牌的情況,熊建林透露,目前家電行業仍以進口品牌為主。例如海爾與現代、美的與川崎、格力與那智簽訂了合作協議。
這條信息在一位業內人士那里得到了印證。據這位業內人士透露,2014年,在家電行業使用的外資品牌機器人中,4軸和6軸機器人占比分別為60%和40%。其中,格力購買的機器人中ABB20臺、庫卡2臺、安川20臺、那智20臺;美的購買的機器人為川崎20臺、那智2臺;海爾指定韓國現代重工為海爾供應30臺機器人;美芝壓縮機購買的機器人為庫卡14臺、安川18臺、川崎15臺;東貝壓縮機購買機器人的情況為OTC2臺、那智2臺。
事實上,發那科早就進入到家電行業,目前,發那科為博西華(廚房電器)、榮事達三洋(洗衣機)、格力、美的、海信(電視機)等家電企業,海立、東貝、凌達、三花等核心零部件企業提供全面的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案。2013年,發那科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在5000臺左右,但多數應用于汽車行業,家電行業只有幾十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國際機器人制造商開始大舉在中國開設工廠,促進了家電企業機器人的應用。作為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國庫卡首家海外工廠于2014年3月落戶上海,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亞洲機器人市場需求。庫卡中國CEO孔兵公開表示,中國機器人市場的發展已經不完全局限于汽車,庫卡的用戶群已經大大擴展到汽車以外的行業,例如3C和家電行業。在2014年的中國國際機器人展會上,柯馬展示了最新款Racer機器人,這是首款在中國生產、供應全球使用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