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自動化的總經理石金博最新接到的訂單,是給一種小餅干裝盒。這種薄脆的正方形小餅干在烘烤后都是零散的,“你能想象一群大爺大媽在那用手裝盒嗎?但現在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廠方提出的需求,是自動烘烤后,用機器人抓取裝盒,以保證衛生。石金博還沒考察這個動作的機械難度,但她覺得并不難。從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畢業后,2011年,她在東莞創辦了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李群”并非人名,而是一種描述機器人運動、進行機器人構型設計的數學概念,石金博的工作就是自主研發新型機器人。
食品是李群自動化公司的一個重要市場,在公司的視頻介紹中,就有一個能吸起月餅,放到塑料小盒子里的機器人。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機械動作,背后的原理和市場卻非常有特色。
“食品行業里月餅的關注度一直非常高,因為利潤太大了,幾塊錢的成本賣到上百塊,哪個工廠都想多做一些。更大的特色是節氣性,每年也就7、8、9三個月生產,這期間大量臨時招工一兩千人,好多廠家想招都招不到,這時候就非常需要機器人參與。”而在具體操作中,這種中國傳統食品有更苛刻的加工要求。石金博告訴我們,給剛烤出來的月餅裝盒一直是個難點,人很難徒手去拿這么燙的東西,機器人雖然可以,但因為月餅的表皮此時是酥的,去夾一定會夾破,這時候唯一的辦法是用吸力。“但是你一吸呢,它表皮那么酥,餅又很重,怎樣控制那個吸力,能讓它吸得住還不破壞表皮,這個東西可能都難倒了很多人。”
最初想到做公司,來源于2009年一次去日本的考察,日本的工業化程度給石金博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工業上我們完全落后日本30年。”回到香港科技大學后,石金博跟導師李澤湘一起分析國內外的機器人發展模式,發現中國正在復制日本的路徑:大量發展汽車工業、國內人口紅利縮減,都會促進機器人發展。“當時我們判斷,未來四五年中國將出現機器人產業的井噴。”
珠三角的地理和產業背景,影響了石金博的創業方向。全球的工業機器人始終是伴隨汽車工業發展的。“比如日本的安川,FANUC(發那科)配合豐田、本田公司。歐洲的KUKA(庫卡)配合大眾,意大利的Staubli(史陶比爾)配合的是菲亞特。國內最大規模引進機器人的,也是在汽車產業。”但石金博覺得,中國相比之下有個更大的優勢,就是產業更豐富。
“我們之前靠低成本人力,把所有的行業都引入到了中國,中國的制造業幾乎是全球最全的。但現在隨著人力成本提升,各個行業都在響應自動化的時候,國內的原有機器人應用工藝、技術,是滿足不了這么大需求的。換句話說,這也是我們創業的最大機遇。”石金博決定避開常見的汽車行業,“我們比人家少積累二三十年,我們憑什么做得過他呀?你真的是跟他比低端、比優勢嗎?其實現在中國人有錢人多,對品質的要求,寧愿花20萬元買個日本車,也不愿花幾萬元買個國產車,是一樣的道理。這種級別的東西,品質比價錢可能更重要。”
石金博認為,在其他工業領域,我們的起點并不比外企差。她沒有去長三角與已有的大廠商直接競爭,把公司放在了東莞,以貼近珠三角最廣泛的市場,背靠香港的技術支持創業。
最開始,李群自動化公司走了很長的彎路。2010年,石金博發現國內工程機械很火爆,無知無畏地開始做焊接機器人研究,但事實上,她和團隊的技術積累并不充分。“機器買別人的,應用軟件也要買別人的,自己的附加值其實非常非常小,到最后做出來了也不會有多少錢賺。”另一方面,焊接類機器人的需求量并沒有她想象中大,珠三角更多的是做鈑金的企業,利潤很薄,根本舍不得投入機器人,而長沙的幾個工程機械廠在那幾年業務量也在下降。
“后來是機緣巧合,李澤湘老師給我們帶了兩個項目,做自動化檢測,當時我們硬著頭皮,四個人每天從早上8點做到半夜3天,一個半月把機器做出來了,公司也活了下來。”這次經歷得到的經驗是,這種先投入、后尋找市場的做法完全行不通,尤其對普通創業團隊來講,帶來的經濟風險實在太大,要想活下去,必須先了解客戶的需求在哪里。
現在,李群自動化公司的訂單主要在食品和消費電子方向,這個市場躲開了資金雄厚的大公司,他們已經叼走了自動化中汽車產業那一塊最大的肉,石金博選擇走無人開拓的洪荒市場,她分析,3C和食品行業中很多工藝是新的,蘋果公司最早開始做這個產業的自動化。“蘋果考慮到產品的保密性,讓富士康代理時用了大量自動化的東西,也促使了這個行業往這個方向走。而且部件越來越標準,也越適合自動化。”石金博估計,消費電子行業雖然看起來公司都不大,但對機器人的用工量和需求是汽車行業的5到10倍。
從2013年開始,李群自動化公司正式確認商業模式,做機器人,并且做配套應用。
在國內,全自主設計六軸機器人的公司并不多,大多數公司還是在做逆向工程,把成熟的國外產品拆開后照搬,還有公司購買國外的老款機器人圖紙,回來自己開個模做。這種產品工藝水平很低,導致控制能力、可靠性不高,“國內50%做機器人的都是做這種‘山寨’機”。石金博覺得,自己的特長是做軟件類、應用類的開發。此前,這一部分都是系統集成商來制作的,各家單兵作戰,導致整個行業的水平都很低,只有提高整體應用水平,才能激發更多的工廠使用。
石金博現在想做一個類似蘋果公司的平臺:“我們先設計一個基礎的硬件產品,然后像各種APP一樣,開發出應用類的平臺和軟件,銷售這種服務,變成我們的商業模式。”而具體用戶怎么接入到流水線上,石金博要把這部分工作交給像雷柏這樣的集成商:“他們的產品品質是能保障的,而且有自己更擅長的工廠操作經驗。”
當然,更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國內的人工、生產制造、后續服務,價格都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這也是國內企業目前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