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代人不如上一代人為了工作那么地忘我投入,也不像年輕一代勇敢追求自我,但我們這代人容易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找平衡,不輕易決定更不輕言放棄?!泵鎸τ浾叩牟稍L,楊桂林以這段話作為開場白。
從興趣到事業,一往直前
1981年,16歲的楊桂林考取吉林工業大學“工程機械”專業,1985年以優異成績留校深造。1988年,楊桂林成為石家莊鐵道學院的一名工程機械專業的老師。幾年的教學、科研經歷讓他意識到,有必要在基礎理論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1995年,楊桂林考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并從工程機械轉到機器人領域。
1998年,博士畢業的楊桂林加入新加坡制造技術研究院機械電子研究室,從副研究員做起,一步步成為研究室主任和學術帶頭人,并領導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項目。楊桂林團隊還系統建立了模塊化可重構機器人理論,把機器人變成了“積木”,可以根據使用需求進行重組重構,打破了傳統機電設備不能改變構型的弊端。
三次邀請打動海外游子的歸國心
身在新加坡的楊桂林,始終關注著祖國的機器人事業,他與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高校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在國外學習工作18年,一直都沒有申請加入外籍。
2012年3月,楊桂林在新加坡接待了到訪的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所長崔平。兩人一見如故,聊了5個多小時。“在崔所長回國后的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封感人至深的郵件,信上崔所長寫道希望我能加盟材料所。”楊桂林回憶道。
2012年6月,楊桂林到南京參加“全球華人專業會長聯席會議”,并專程來到寧波材料所,崔平再一次向他拋出橄欖枝。中國對先進制造重視和我國制造業的高速發展讓楊桂林看到了機會。
當時,新加坡的制造業已經遇到了發展瓶頸。但回國就意味著與家人兩地分居,意味著放棄原先的高薪和待遇從頭開始。
讓家人也來寧波看看!2012年12月,在崔平的邀請下,楊桂林帶著夫人、孩子一道來到寧波。寧波的快速發展、寧波對高層次人才的優惠政策以及材料所同事的熱情打消了楊夫人的所有擔憂。
2013年,作為“旗艦人才”高級研究員,楊桂林加入中科院寧波材料所。9月,他領銜的團隊申報并入選寧波市“3315團隊計劃”,得到了B類1000萬元經費資助。這讓剛回國的楊桂林對未來的科研事業充滿了信心。
想把機器人變成一種時尚
從智能制造到制造服務,再到社會服務是楊桂林對機器人發展三階段的認識?!艾F在,我們是把機器人當成我們的工友,但在未來,機器人可以成為我們的生活伙伴。它將擁有輕巧的、柔順就像人手臂一樣靈活、安全的操作臂,還將擁有一個機動靈活、自主安全移動的載體,它可以和人安全互動、進行情感交流等等??傊?,我的理想是將來子女們會覺得送一臺老人看護機器人給父母會成為一種文化時尚和美德?!?br />
前不久,他領導的團隊研發出了全向移動機器人。“它類似我們辦公室的轉椅,可以在狹小空間內實現360度全方向自主移動。同時它還搭載了紅外線的眼睛和激光傳感器,可以實時定位、自主導航、主動避障,將來在車間物料輸送自動化、自動化倉儲物流上可以廣泛應用?!?br />
全向移動機器人項目在第十六屆中國工業博覽會展出期間受到很多業內人的青睞,目前已有多家公司表達期待合作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