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有一篇題為《工業革命4.0全世界不帶中國玩》的帖子流傳很廣,在廣州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領域,很多企業家都看過這篇帖子。
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黃興的觀點剛好相反,他認為“工業4.0”不帶上中國就沒法玩。“工業4.0”并不是太新的概念,而是把現有的技術集合起來提出的新系統,跟我國提出的兩化深度融合有許多共同之處。“工業4.0”最早由德國提出,這個概念的提出一是要提高德國制造業在全球的影響力,二是借著概念推廣把德國的新技術新產品賣到中國來。
“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中國不參與的東西,它能真的玩得下去嗎?說這句話的人要么是不自信,要么是不了解。”黃興說,未來5年到10年,“工業4.0”只能是示范工程,應該更多地把“工業4.0”看做未來發展方向,不能打亂中國制造業逐步轉型升級的腳步,否則會對廣大中低端制造業產生不利影響。他判斷未來5年到10年中國制造業第一大國的地位將進一步強化,“工業4.0”給中國帶來的機遇大于挑戰。
在《工業革命4.0全世界不帶中國玩》一文中,作者認為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不能全都沖著零售消費——買便宜貨、求方便等發展,而要用網絡的技術和手段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
廣州明珞汽車裝備公司總經理姚維兵認為,中國制造業在“工業4.0”中不會存在技術落后,但習慣于低價低質競爭的珠三角民營企業在“工業4.0”到來時確實會面臨較大挑戰,因為人力成本越來越高,他們缺少技術升級的實力和魄力,就會逐漸在競爭中倒下,最后留下的只有大企業。未來10年珠三角制造業可能面臨殘酷的洗牌。
姚維兵說,盡管在研發技術上中國目前與國外還有較大的差距,但是中國人很聰明、進步很快。“中國已經有了像小米這樣的公司,90后比我們聰明得多。通過走出去并購,金融和互聯網的創新,中國能趕上去。這幾年金融、房地產讓制造業很難受,但是中國的未來還是在制造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