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當19歲的中國學生李澤湘在一家美國影院觀看007新片《最高機密》時,引起他興趣的不是身穿比基尼的女演員。
引起李澤湘注意的,是片中羅杰·摩爾所飾演的邦德隨身佩戴的高科技產品,正是它們幫助他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奪回了最先進的國防通信設備。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于邦德裝備的癡迷幫助李澤湘在中國培育起一個新興的,有望重塑中國經濟的機器人產業。
“那就是我的靈感,”現任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的李澤湘,從他散落著各種文件,包括一個背面寫滿方程式的大信封的辦公桌后面說道。“那是我在美國看的第一部電影,他們用于觀察、暗中監視以及殺人的各種技術——那就是機器人。”
在中國工業從低端制造到精密生產的翻天巨變過程中,李澤湘一直身處最前沿。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機生產商的構思正是出自他實驗室的學生,他開辦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讓學生們從競爭中脫穎而出,邁向新的輝煌。他還向中國的市長們建議如何在他們的城市中部署機器人。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2013年,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機器人革命
“我們相信這僅僅是開始,”匯豐控股有限公司的分析師在6月的研究報告中如此寫道。
根據匯豐的報告,目前中國每1萬名制造業工人中大約擁有30個工業機器人,這一數值的全球平均水平是62。與發達經濟體相比,該數值比德國低10倍,比韓國低14倍。
中國要實現生產制造業的現代化,以便能生產更多更精密復雜的商品。中共一直致力于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政策,旨在把整個國家的制造業由勞動力密集型向機器人和航空航天等更高端的技術密集型轉變。
一些地區的勞動力成本上升,用工短缺等現象也在迫使制造業做出轉變。
“中國將不得不在機器人領域大力推進,因為它的勞動力成本正在飛速上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勞動經濟學教授大衛?奧特爾說。“要么你通過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要么這些工作就會轉移到越南,柬埔寨或巴西等其他國家。”
早期歲月
李澤湘1962年出生于湖南,是中國走出文革破壞,在鄧小平領導下開始經濟復蘇大背景下的第一批赴美留學生。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和經濟學,并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后來他擔任過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研究科學家,以及紐約大學機器人與生產制造研究所的助理教授。
當中國的機器人市場剛剛開始起步時,他回到了香港。此時的工業化國家例如德國、日本和美國,已經在機器人創新方面有了數十年積累,無論在生產流水線還是在個人使用方面。
而在中國,機器人的研究進展較為緩慢,香港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曾在監管部門任職的肖耿說。
中國面臨的挑戰
“在中國,創新在議事日程上是緊迫的,但保障創新的體制和法律程序還不完備,”他說。“這就是為什么中國人在走出去以后往往會有更多的創新。”李教授說,在使中國的決策者和企業高管明白機器人可以發揮積極作用上,花費了一些時間。
“四、五年前,如果你去一家工廠跟老板談機器人,你可能會被請出來;現在,你再去那里,并且你已經是一名機器人專家,你會受到熱烈歡迎,”擔任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李澤湘說。大疆創新的無人機廣泛應用于從電影拍攝到坦桑尼亞農場的各種場合。在坦桑尼亞,他們的無人機被用于保護作物免受大象侵擾。
大疆創新誕生于李教授的香港大學實驗室,并跨境在深圳孵化上市,該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世界領先的無人機設計和制造商。據《華盛頓郵報》7月3日報道,美國緬因州的一個消防隊長使用他自己的大疆幻影3型無人機,為困在河中石頭上的一名男孩提供救生衣。
人形機器人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領先的機器人企業,專門從事高科技工業機器人設計。零售業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已和日本軟銀共同參股一家企業,專門銷售軟銀的“辣椒”人形機器人。
對于李澤湘而言,推動校際競賽,例如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將有助于培養下一代的機器人設計人才。今年,將有250支來自中國各地的參賽隊伍參加角逐。李澤湘還計劃將這一競賽推到香港以及更多地區。“下一代機器人產業將會在中國誕生,”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