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機生產領域,拋光打磨、噴涂組裝、點膠沖壓、注塑成型、視覺檢測、分揀裝箱、撕膜系統、激光塑料焊接、高速四軸碼垛機器人等適用于手機生產組裝的一系列流程的自動化系統的應用。未來,隨著機器人性能的提升及價格的下降,機器人在手機產業鏈智能化制造中的運用必將越來越廣泛。
機器人能否拯救手機制造生產代工廠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一代愿意進入車間當一名普工的人越來越少,加上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開始加劇、物價上漲等,導致了制造業出現“招工難”、“成本高”、“用工荒”等現象。除此之外,東南亞制造業崛起、歐美再工業化戰略給中國制造帶來巨大的沖擊。從2014年11月份至今,接二連三出現手機代工廠和電子加工企業停產倒閉的事件?!∮袠I內人士分析,位于產業鏈最低端的眾多手機代工廠,正面臨著技術創新不足、利潤微薄、資金周轉困難的嚴峻考驗,一旦遇到定單下滑工廠就陷入倒閉的困境。

諾基亞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閎暉科技2014年11月份已經完全停產,蘋果代工廠蘇州聯建科技2014年12月5日宣布倒閉,2015年1月初,東莞手機代工廠兆信通訊董事長高民自殺,在手機行業中這些萬人大廠都相繼停業,不禁讓人心寒。
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中國制造的優勢逐漸減弱。國內很多工廠正試圖通過引入機器人自動化技術來提升工廠生產效率,解決用工成本的問題。自動化生產已經在很多行業中盛行,也為不少企業節省了大量的資源,提高了行業競爭力。
中興終端基地負責人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西安高新區長安通訊產業園中,中興正在打造25條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線從單板測試加載、全自動化分板點膠、整機音頻測試、整機軟件加載等使用的都是全流程自動化生產。據記者了解,該工廠某些環節實現的是全自動化生產,相比之前傳統生產線產量提升了40%,人工成本降低了近一半。
而華為也在提速輻射全球的制造能力,相關數據統計,2014年,松山湖華為終端總部項目完成投資4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33.3%,2015年,計劃投資5億元。“工廠設備的自動化程度很高,一條線只需要三名操作員工,兩條線共用一個QC。雖然產量如此高,但員工數量已經減少了很多了?!比A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但是據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調研發現,在手機產業鏈中有能力改造自動化生產線的企業多數是年營業額在3億以上,并且自動化程度也是小部分自動化,單站式或者單條線的自動化,能做到整個工廠自動化的鳳毛麟角,就連2011年宣布進軍機器人改造的富士康今日也難達到這種高度自動化智能制造的程度,當然,諸如比亞迪、長盈精密這樣的企業都在努力的打造自動化無人工廠。
過去,機器人在汽車制造中應用十分成功,機器人在汽車生產過程中做焊接、裝配、搬動、噴涂等,這些環節對自動化的機器的精度,速度要求并不高。但電子制造行業情況不同,電子元件都比較精密,對機器的精度和位置控制等技術難度是汽車行業的10倍,所以機器人要想進入這個領域精度是一大門檻,但是從2014年以來,國際四大巨頭和國內的一些機器人企業紛紛布局3C電子領域的機器人,隨著技術的不斷推進精度已經不是阻礙機器人在3C電子施展才華的關鍵,而是如何結合生產工藝做出柔性并且能夠隨著生產需求多變的自動化的生產線。
佛山利迅達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總監袁小云向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表示,消費類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快,要改造自動化必須要融合這一特點,自動化不僅要柔性更要多變,不能只做一款產品的自動化,這樣對制造企業來講是非常不利的。
作為機器人的優秀集成商,利迅達在機器人集成應用有著突出的優勢,特別是在手機產業鏈中,已經成功為多家企業改造和改良自動化生產線,在拋光、打磨、焊接、裝配領域優勢突出。


總之,雖然相對于臺灣,內地手機產業鏈發展較晚,但產業鏈上中下游的配套已經相當齊備,并且在關鍵芯片、周邊零組件、下游之設計制造等產業鏈環節,圍繞在國產廠商身邊打轉的已經是全球廠商。面對近千萬的產業工人,機器人市場空前,如今,工業4.0在制造領域是熱門詞匯,其核心在于制造廠商能夠將資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關聯的“虛擬網絡—實體物理系統”,也就是通過充分利用嵌入式控制系統,實現創新交互式生產技術的聯網,相互通信,即物理信息融合系統,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作為執行系統的機器人顯然在此次工業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未來在3C領域一定是人機協作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