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熙文
與沈陽新松、安徽埃夫特、廣州數控共同被稱之為“國內四小龍”,埃斯頓在國產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格外引人注目。埃斯頓副總經理吳蔚先生對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表示,埃斯頓有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技術支持,同時在銷售渠道和市場通道方面聯合優勢力量,對于未來充滿自信。

埃斯頓“未雨綢繆 有備無患”的背后有著自己強有力的后盾。
首先是核心零部件的技術支持。除了減速機,其他核心零部件如控制系統和伺服電機、伺服驅動都是自主開發的產品。機器人本體技術的只是機器人技術一部分,未來應用有相當多二次開發和深入研究是基于機器人本體技術核心零部件的基礎上進行的,比如:遠程診斷、人機合作安全等,而埃斯頓有這樣的技術基礎。
其次,渠道的拓展。機器人市場目前主要集中于華南(廣東)、華東(江蘇、浙江、山東、上海),華中(武漢),西南(重慶、成都),東北(沈陽、長春),這是埃斯頓重點關注的區域。同時,埃斯頓積極尋找在各個機器人應用行業的系統集成商,加強與他們長期合作,在技術支持、性價比、以及服務成本與及時性等方面形成優勢。
再次,市場模式的創新。目前,埃斯頓的產品正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積極地免費試用。吳蔚介紹到,“機器人產品既是老產品也算是新產品,市場是多變的,渠道也是不斷更新,特別是互聯網的興起,給市場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埃斯頓愿意和積極進行市場模式的探討和嘗試,擁抱互聯網是必然趨勢。”
有了足夠的資本支撐,埃斯頓的工業機器人本體銷售日漸明朗。
吳蔚介紹,“我們常說一個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費用,是最重要的,而國外品牌服務價格高、周期長在最初采購活動常不被重視。因此,我對國產機器人成為市場主流非常有信心。從埃斯頓本身來說,我們今年上半年的比去年同期增長170%,預計今年可以完成年初公司設定的銷售指標?!?/p>
隨著國內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逐步打開,本體廠商的數量也如雨后春筍,這一現狀讓當前的市場充滿了變數。但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國產工業機器人本體廠商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未來不會有太大變化。對此,吳蔚表示贊同,他表示,“各種資本進入、研究機構參與,產業轉型和升級內在的和外在的動力,一定有新的機器人本體企業出現,但是未來整個國產機器人的市場格局一定是以少數幾家企業為主。”
最后,吳蔚也表示,絕大多數機器人的應用,國產機器人是完全勝任的。因此國產機器人本身在質量、穩定性上不斷進行革新升級的同時,市場也應該給與更多的支持和機會。目前,埃斯頓已經開啟“雙核雙輪”計劃,在從事高端智能機械裝備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智能裝備自動化控制解決方案的同時,通過向銀行申請綜合授信,為客戶提供買方信貸擔保等金融形式來進行產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