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1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出臺。提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累計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9000億元以上,推動全省先進制造業和優勢傳統產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其中2015年的目標是:全省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達25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30%左右。
去年10月1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出臺。提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累計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9000億元以上,推動全省先進制造業和優勢傳統產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其中2015年的目標是:全省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達25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30%左右。
2015年快過去了,廣東新一輪的技術改造推進得如何?近日,廣東省新一輪技術改造現場會召開,發布了今年1-10月全省工業技術改造投資情況。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廣東新一輪技術改造投資實現了高速增長,并推動工業投資保持了較快增長。其中,技術改造投資2314.9億元,同比增長71.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7.1%.
據悉,今年1- 10月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到位資金為2385.28億元,同比增長65.1%.這些資金來自哪里?數據顯示,國內貸款為117.48億元,同比增速83%;企業自籌資金2124.07億元,同比增長64%;利用外資74 .28億元,同比增速39.2%.
從單個城市來看,全省技術改造投資最多及開展技術改造的企業數最多的城市均是佛山,清遠技改投資的增速則全省最快,達238 .7%.從地區來看,珠三角地區無論是投資額還是開展技術改造的企業數,均與粵東西北地區拉開了差距。
搞技改珠三角又走在全省前列
從1-10月的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額來看,從工業技術改造投入的絕對數來看,粵東西北地區與珠三角仍有一定的差距,位于最后五位的均是粵東西北的城市,其中最后三名為潮州市、陽江市、清遠市。此外,潮州和清遠的工業投資也居于榜尾。
而位于全省前五位的城市中,三個是珠三角城市,兩個是粵東地區制造業基礎強大的城市。佛山市以334.77億元位居全省22市(含順德區)之首,與第二名惠州(263.3億元)差距甚大。技改先進東莞保持增速前三不易
作為制造業中心的東莞,在基數較大的情況仍能保持增速前三位顯得更加不易。近年來,為了應對勞動力成本上漲對工業企業的制約,東莞一直推動企業利用先進自動化生產設備開展技術改造,出臺了《東莞市關于加快推動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多項政策。從2014年起,該市財政每年安排預算2億元資助企業利用先進自動化設備進行新一輪技術改造。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和廣東粵海高端裝備技術產業園引進了國內外多個知名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企業和創新團隊。同時,該市以東莞制造最具代表性的3C產業為突破口,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智能裝備,建設了一批數字化智能制造車間。
“佛山創造”兩項冠軍不意外
在這次排行榜上,佛山無論是技改企業數量還是投資額,均居全省榜首。專家認為,這并不意外。因為佛山本身已有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又是珠江西岸裝備制造產業帶的核心城市,目前,引進了大批國內外智能裝備和工業機器人企業進駐,一直在力推“佛山制造”向“佛山創造”轉變。
據了解,該市一直對企業的技術改造給予大力支持,采用風險補償基金等多種方式支持企業技術改造。2015年至2017年,佛山市、區共安排技改專項資金24億元支持企業技術改造,重點支持企業增資擴產、核心技術應用、設備更新及智能化改造。
深圳或基數偏大增速“墊底”
增速位居第二的河源同樣實施了智能化改造,并開展老舊設備更新,淘汰了一批老舊設備。據河源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還與大專院校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企業的技改創新提供技術支持。
1-10月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后五位的城市中,除了最后一名深圳外,其余均是粵東西北的城市,最后三名分別是韶關、汕尾、深圳,增速分別為14.1%、1.1%、0 .5%.從數據上看,深圳增速“墊底”與其基數偏大及完成投資進度有關。1-10月,深圳技術改造投資的完成進度僅為52.4%,為全省最慢。
238 .7%清遠榮登高增速榜首
從1-10月的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上來看,位列前三名的城市分別是清遠、河源、東莞。其中,清遠以238.7%的高增速獨占鰲頭,河源以156.1%的增速次之,第三名東莞的增速則為143.3%.除此外,增速超100%的城市,還有珠海、江門、梅州、湛江及茂名。
作為粵北山區的城市,制造業并非清遠的強項,其技改投資的絕對數額也處于全省末端,但其近年來狠抓企業技術改造,推動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使其技改投資的增速高達238.7%.在近日召開的廣東省新一輪技術改造現場會上,該市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市共推動愛機等15家企業開展智能制造技術改造,企業智能化技改項目總投資17.3億元。
技改企業5成多集中在佛莞深穗
從1-10月開展技術改造工業企業規模以上企業數來看,前三名分別為佛山、東莞、深圳。佛山以816家企業摘得桂冠,東莞和深圳分別為707家和683家。其中,主營業務收入5000萬以上的企業數也是佛山最多,有454家,遠超第二名深圳(258家)、第三名東莞(250家)。
專家分析認為,一方面,三個城市都位于發達的珠三角地區,本身就企業眾多,同時,在激發企業動力和企業管理方面都相對成熟。佛山突出創新驅動,激發企業內生增長動力,突出兩體系建設。目前,全市擁有企業技術中心190個,其中國家級14個,省級150個。東莞強化技術、資金、用地等要素支撐,企業實現“減員增效”。深圳建立銀企溝通機制,緩解資金壓力,積極開展服務企業活動。
廣州技術企業數以512家位居第四。據悉,目前該市已成立了11個重點項目服務工作組,對新一輪技術改造項目進行跟蹤服務與協調推進。今年以來,已幫多個企業解決了轉型升級、擴大產銷、行政審批等過程中所遇到的瓶頸和障礙。目前,該市已出臺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2015年至2017年安排3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工業轉型升級,其中8億元支持工業技術改造和制造業轉型升級,7億元支持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大發展,15億元作為引導資金,籌集3倍左右社會資金共同設立總規模60億元的廣州工業發展基金。
與地理位置、企業數量、政策支持等均具有優勢的珠三角地區相比,粵東西北地區開展工業技術改造的企業相對少很多。全省開展技術改造的規模以上企業數后三位分別是汕尾(59家)、陽江(47家)、河源(41家),均來自粵東西北地區,在數值上,比前三名少了10倍以上。其中,開展技術改造的、主營業務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數后三名分別為潮州(37家)、河源(30家)、汕尾(29家)。
今年安排 1-10月廣東已投入3億元補貼企業“機器換人”
廣東省經信委主任賴天生近日透露,廣東省主要圍繞擴產增效、智能化改造、設備更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綠色發展等5大主攻方向扶持企業技術改造。1-10月,廣東安排3億元專項資金補貼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拉動企業購置機器人約9.3億元,激勵全省企業應用機器人超1.8萬臺,應用機器人企業數比去年底大幅增長77.58%.
技術改造到底給企業帶來了什么?勞動生產率提高、成本下降、產品質量提高是最明顯的變化。
據東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某技術改造項目實施后,減少了用工4萬多人,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了65.25%,產品合格率平均從89.01%提高到95 .2%,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10.47%.
而清遠市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則顯示,從該市調查的31個企業完成項目改造前與改造后的情況來看,工業總產值比改造前增長22 .7%;銷售收入增長14.1%;利潤總額增長8.5%;稅收總額增長19.5%,節約4033噸標煤;智能化改造節省勞動力1607人。
未來計劃 明年各市將安排 逾50%土地指標用于工業
廣東企業技術改造目前存在哪些問題?賴天生表示,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企業技術改造積極性的因素之一。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自籌資金比例普遍在80%-90%之間,比例較高,使用融資貸款不到10%,銀行信貸支持比例偏低。針對企業技術改造的金融創新產品不多,金融機構和企業主要通過借貸等傳統方式合作,難以有效帶動其他社會資本參與技術改造。
賴天生稱,廣東2016年的目標是實現工業投資1.15萬億元,增長15%,工業技術改造投資3100億元以上,開展技術改造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500家,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5000萬元的企業2600家。接下來,要進一步細化有關指標,將全省的目標任務,按總量和增速分解到各地。明年,各市將安排50%以上的土地指標用于工業,并統籌優先用于技術改造。
“廣東是工業大省,傳統產業的存量龐大,不少處于產業鏈的底端,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副省長劉志庚在近日召開的全省新一輪技術改造現場會上說,“廣東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任務還很重,特別是當前工業發展和產業結構正處于轉型升級爬坡越坎的重要關頭,加快推進全省新一輪技術改造尤為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