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盤點: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將以數字為線,從一數到六,帶領大家一起回顧和總結過往一年的各種旋律和基調,希望以已之言,提挈產業信心。
2015年度,我國機器人產業有了鮮明的行業特色和發展局面:工業機器人被稱之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備受國家、政府、資本的支持和關注;服務機器人被冠以元年,各種類型的服務機器人如雨后春筍涌現,難以抗拒的廣闊市場令萬眾期待。
回顧2015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的主旋律可以概括為痛并快樂的發展。一方面,機器人各項技術(包括核心零部件、本體和集成應用)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機器人的市場滲透率也日益增加,企業的銷售額明顯增長。另一方面,機器人市場的利潤歸屬點仍然被國外巨頭企業所占據,我國機器人關鍵咽喉的技術仍然在短時間內難以取得突破,機器人企業的競爭加劇使得行業利潤率下降,價格拼殺依然來臨。
總之,發展是必然的,但是過程是曲折的也是痛并快樂著的。
上市企業、規模企業、特色企業活色生香
2015年,涵蓋了機器人業務的上市公司不下80家,其中每一家的業務占比均不同,盡管機器人目前還不是他們的主營業務,也無法貢獻較大業務價值,但是作為上市公司未來希望所在,也為當前他們的股票價值增彩不少,部分企業數度漲停,業績飄紅。
與此同時,他們也在不斷的對機器人業務和業內企業進行篩選、評定、整合和并購,不斷擴張自己的宏偉藍圖,這也為有特色、有細分技術優勢和渠道優勢的企業有了大樹可以依靠,因此,這類企業的生存也是可圈可點。
中小企業資金短缺
相對于上市企業、規模企業的資金和實力優勢,中小型機器人企業就難以拓展步伐了。機器人行業目前尚未形成真正的市場為主的局面,而企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進行研發與技術積累,相互牽制之中資金短缺現象明顯;而以集成方案為主的廠商一般付款周期較長,企業從前期方案設計到實施再到最后驗收要通過漫長的時間等待,無形之中加重了資金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機器人行業的剪刀差現象愈加明顯,一邊是骨干企業逐漸形成財大氣粗的架勢,另一邊是中小企業緩慢前行期待春天的到來。
市場應用拓展
2015年度,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市場應用空間不斷拓展,無論是傳統的汽車行業,還是其他細分領域,乃至新興的3C電子領域,機器人的滲透率都在增加,大眾對于機器人的了解和認可也越來越深。
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發現2015年度,技術的進步繼續推動機器人產品的推陳出新,適用特殊應用需求的技術開發、技術支持和技術保證能力得到增強,重點技術和主流產品發展比較迅速,引領和帶動了新興市場、細分市場。
核心技術進步
隨著我國機器人產業的不斷發展,核心零部件的技術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減速機、伺服系統和控制器這三大核心零部件雖然仍然被國外企業占據主動權,但是國內企業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自己的進步空間,并且國內各大主流機器人廠商也在積極試用。
從本體而言,我國國產機器人本體綜合技術也有了較大進步,無論是精度、速度和穩定度較之于之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應用企業對國產機器人產品也有了一定的信心。
營銷模式創新
2015年度,工業機器人行業持續保持著激烈的競爭態勢,其中系統集成商的數量不斷增長,利潤空間也在壓縮。為了應對市場的需求變化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機器人企業在營銷渠道和營銷模式上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嘗試。
如埃斯頓不僅積極推廣免費試用產品的方式,而且創新在全國開設4S店,加大應用商的體驗機會。還有不少企業聯合終端客戶,采取產品應用換入股的方式,為產品拓展打通出海口。
2015年度,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營銷模式仍然處于摸索和探索的階段,甚至新興的電商模式也有人在嘗試,不過到底哪種模式更適合,還是根據不同企業而定。
四種產業發展態勢
市場競爭激烈
現階段,我國工業機器人處于百花齊放的階段,數以千計的機器人企業紛紛跳進這個風口,也各種形式參與進來,因此,無論是本體還是零部件還是系統集成商,競爭態勢逐漸嚴峻。
為了在同質化競爭的洪流中獨善其身,甚至脫穎而出,成為機器人企業的重要課題。為此,不少企業提出“加法原則”,即依靠提升產品附加值來改善產品價格低廉的現狀,從而實現從紅海跳到藍海的目標。由此,在細分領域深度開發成為一種選擇方式,提升產品本身的智能化性能也成為比拼項目。
強化企業品牌建設
應對市場競爭,行業內的機器人上市企業在這一領域內進行大肆擴張,不約而同采取積極地競爭策略,以上市為有利契機,高舉市場開拓與加大研發投入兩大利器,從而加大市場布局,強化品牌建設。
目前,我國機器人企業除了“四小龍”,并沒有太為突出的品牌企業,因此,各家企業均利用自己所在領域的優勢,希望達成深遠的戰略目標。上市企業、有資金實力和規模效益的企業除了在市場占有率上做文章,另一方面也在加大對概念性新產品的推廣。一般性企業也在這個階段加強企業管理和成本管控,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人力資源管理,以期成為細分領域內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企業跨界聯合
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總結,2015年度,機器人行業的整合與并購案例層出不窮,從行業形態來講,中型規模企業有所增加,小型企業也在快速發展,整體呈現出啞鈴型態勢。同時,隨著機器人概念的火熱,企業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大企業并購小企業屢見不鮮。一方面,原本不在機器人行業的企業為了快速進入這一圈子,收購機器人企業;另一方面,資本商四處尋找初創的且前景較好的機器人企業,加以投資和包裝,使其快速成長;此外,少部分企業為了橫向或者縱向擴張,聯合兄弟企業共同發展也成為一種趨勢。
國際企業繼續主導
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認為,2015年度,我國機器人行業仍然是外資占據絕大部分市場和話語權的時期。以發那科、ABB、庫卡和安川為代表的國際巨頭企業一方面加大對中國市場的布局,包括在全國各地開設生產基地、辦事處或者分公司,另一方面不斷降價從而擴大市場份額。隨著價格的進一步下調,國產工業機器人產品原本略有優勢的價格也開始削弱,國際企業的市場仍然還是得以鞏固。根據了解,國際巨頭企業在2015年度的銷售額同比增長明顯,“工業機器人的大部分利潤都被他們承包了”,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