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結論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快速增長,中短期看好系統集成領域
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據預測到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年銷售量將達到10萬臺。目前中國的機器人密度僅為30,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的相關產業規劃2020年機器人密度達到100以上。工業機器人行業2015-2020年行業復合增速將超過30%。而產業鏈受制于品牌影響力、核心零部件供應及價格、產品質量等因素,國內零部件和通用關節型本體企業的真正崛起尚需時日。因此中短期看好系統集成領域。未來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行業的并購整合潮即將到來,我們看好技術和工藝能力突出,管理和執行到位的企業會率先成長起來。重點關注的公司為:艾錄股份、江蘇北人、上海君屹。
服務機器人大幕開啟,潛力巨大
服務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根據IFR發布的2014年服務機器人報告,2013年專業服務機器人銷量約為21000臺,到2017年銷量將增長到134500臺,復合增速超過50%,市場規模達到189億美元。2013年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銷量約400萬臺,到2017年銷量將增長到3100萬臺,復合增速超過60%,市場規模達到135億美元。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目前還只是特定場景下對人工的替代,爆發點決定于能達到的價格水平,價格水平取決于技術成熟度。專業服務機器人往往應用場景相對簡單,對智能化程度要求度低,且由于其價格不敏感,更有利于技術的研發和突破。所以我們更看好專業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爆發。重點關注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天智航和專業無人機領域的觀點航空。
智能物流是智能制造關鍵環節,物流裝備提升空間巨大
近兩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保持在18%左右,這一比例是發達國家的2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約6.5個百分點。物流和倉儲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可有效的節省勞動力、土地或租金成本,提升生產和管理效率,在中國目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未來提升空間巨大。自動輸送設備的規模到2018年預計將超過300億元。隨著制造業的升級發展,電商競爭激烈,醫藥流通改革等諸多變化,使得對于分揀設備的需求日益增大,分揀工作細致化高速化。我們判斷在未來2-3年之內國內物流倉儲自動化市場仍可維持超過30%的增長,到2018年有望成長為一個千億元容量的大市場。隨著電商物流和快遞行業的發展,提供輸送、分揀標準化和模塊化產品且提供輸送、分揀分系統總包業務的公司將受益。重點關注順達智能和德馬科技。
增材制造技術(3D打印)空間巨大,有望加速發展
增材制造技術(Additive Manufacturing,AM)俗稱3D打印,是新興制造技術,體現了信息網絡技術與先進材料技術、數字制造技術的密切結合,是先進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3D打印有不同的技術路線,技術路線決定應用,打印材料也因技術路線而異。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增長潛力巨大。根據Wohlers的報告,2014年中國3D打印市場容量為約28億人民幣,到2018年預計可以增長到約150億人民幣,CAGR為66.3%,增長潛力巨大。全球3D打印市場呈現多頭壟斷格局,國內看好平臺生態型公司。
2015年全球再制造產值已超過1000億美元。國內再制造產業發展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國務院規劃的2015年再制造產值為500-800億元。激光熔覆再制造技術集先進的激光熔覆加工工藝技術、激光熔覆材料技術和其他多種技術于一體,是重大機械裝備修復新的發展方向。這一技術符合國家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綠色制造技術,具有重大社會和經濟效益。
重點關注3D打印平臺型公司先臨三維和激光3D打印再制造設備和服務提供商天弘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