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9日)人類迎來發展史上又一個重要時刻,一場人機世紀大戰拉開帷幕,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AI)機器人在韓國首爾與圍棋高手李世石對決。
人類輸了!谷歌機器人首盤戰勝李世石
3月9日下午下午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與韓國棋手李世石的第一場比賽結束,AlphaGo獲得今日比賽的勝利。雙方在較量3個半小時后,李世石宣布認輸。
今日比賽結束后,雙方還將分別在3月10日(周四)、12日(周六)、13日(周日)、15日 (周二)的北京時間中午12點進行剩余4場比賽。
圍棋非常復雜,人工智能機器人已經勢不可擋!
圍棋比我們的宇宙還要復雜:圍棋棋盤橫豎各有19條線,共有361個落子點,雙方交替落子,這意味著圍棋總共可能有10^171(1后面有171個零)種可能性。這個數字到底有多大,你可能沒有感覺。我們可以告訴你,宇宙中的原子總數是10^80(1后面80個零),即使窮盡整個宇宙的物質也不能存下圍棋的所有可能性。
也就是說,要計算機把這些可能性都背下來,然后和李世石的落子結果去搜尋最佳的下法,根本做不到!
由于圍棋的可能性如此之多,根本就沒有什么套路可言。下贏圍棋的唯一的辦法就是讓電腦也學會“學習”,而不是死記硬背。
AlphaGo既去年戰勝歐洲圍棋冠軍樊麾之后,今天在全世界的直播下,戰勝了世界冠軍韓國選手李世石。這是1997年IBM的深藍計算機戰勝國際圍棋冠軍之后,人工智能所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現在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突飛猛進。(綜合新浪科技、新浪體育、中金在線(cnfol-com))
機器人將會搶走人類的工作!這些職業小心了
多年以來,研究人員一直預測稱,機器人將會搶走人類的工作。在英國,德勤公司和牛津大學估算說,未來將有1000萬個非技術類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取代。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卡爾?貝內迪克特?弗瑞和邁克爾?奧斯本在2013年聲稱,到2033年,美國將有47%的工作崗位實現自動化,并被電腦所取代。
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發表報告,預測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在今后5年改變商業模式和勞動力市場,710萬個工作崗位將消失。那么,究竟哪些職業或會消失?哪些行業可能創造崗位?我國又有哪些新職業呢?
l 710萬個工作崗位或將消失
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發表報告,預測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在今后5年改變商業模式和勞動力市場,導致“15個主要發達和新型經濟體凈損失超過500萬個就業崗位”。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向媒體介紹其新書《第四次工業革命》。
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以一系列科技進步為代表,比如移動互聯網和云技術、大數據、新能源、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技術。
報告預測,新一輪工業革命將創造210萬個新工作崗位,主要領域包括計算機工程、數學。但是,710萬個工作崗位將消失,其中辦公室白領和管理崗位受沖擊最大。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在一篇文章中說,與前三次工業革命不同,第四次工業革命在速度、廣度和深度上都獨具特點。他說,第四次工業革命“以指數而不是線性速度發展,而且幾乎沖擊所有國家的每一個工業部門。這些變化的廣度和深度預示著生產、管理、治理體系的徹底轉變”。
同一天發布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大約四成年輕人認為,今后10年內,機器將勝任他們所作的工作;發達經濟體的年輕人對就業前途更為憂慮。這項調查由印度軟件業巨頭印孚瑟斯有限公司委托英國獨立通信與市場咨詢公司所做,在澳大利亞、巴西、英國、中國、法國、德國、印度、美國和南非調查總計近9000名16歲至25歲的青年。
近80%的調查對象表示,技術進步速度太快,所以必須不斷學習學校中沒有教授的新知識,以保持競爭力。近三分之二的人對自己的工作前途表示樂觀。不過,發展中經濟體的年輕人遠比發達經濟體中的同齡人更加樂觀,后者中近半數人認為自己接受的教育不足以勝任工作。在印度,60%的調查對象對自己的職業技能有信心;而在法國,比例降至25%。
l 哪些行業受影響最大?
日本智庫野村綜合研究所與英國牛津大學近日進行了合作,調查計算機應用對日本國內601種職業的潛在影響,在日本,這些職業的從業人數總計4280萬。
根據研究人員設定的標準,如果一項職業66%以上的工作內容可由人工智能或機器人完成,即被視作“可被取代的工作”。研究人員計算后發現,日本勞動者中,49%的人可由電腦代替。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先前在美國和英國進行的類似研究顯示,美國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的職位比例為47%,英國為35%。
按照研究人員的推測,容易被電腦取代的職業包括普通文員、出租車司機、收銀員、保安、大樓清潔工、酒店客房服務員等。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職業“不需要特殊知識和技能”。
相對而言,被取代可能性較低的職業包括醫生、教師、學術研究人員,以及導游、美容師等需要人際溝通的職業。
l 這些職業幾年內或消失
西班牙《阿貝賽報》發表報道稱,隨著技術的發展,新職業不斷涌現,舊職業也逐漸消失,CareerCast網站盤點了9種需求量不斷下滑的職業,這些職業未來幾年可能會趨向消失。
在這個提倡節約用紙的社會中,伐木工的需求量自然不斷減少,到2022年預計將降低12%。
制造業革命導致對車床工人的需求不斷減少,未來數年需求量或將減少6%。
經濟危機導致很多企業預算銳減,加之新技術的應用,預計到2022年對公司財務會計的需求量將減少4%。
l 哪些行業可能創造崗位?美國《未來學家》雜志2014年發表題為《創造明天的工作崗位》文章,文章稱,促進生產率的技術可能會讓工作崗位消失,但創新將創造出更多工作崗位,以下三個行業可能創造崗位。
當我們對工作崗位實現自動化,從而導致該崗位不復存在時,這并不意味著沒工作可做了。我們正在解放人力資本,這些人力資本可以用于能夠在成千上萬個行業里創造大量新工作崗位的工作。
l 我國有哪些新職業?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也不斷涌現出一些新職業。2015年7月29日,由人社部、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統計局牽頭成立的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工作委員會審議、表決通過并頒布了新修訂的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新版《大典》職業分類結構為8個大類、75個中類、434個小類、1481個職業。
新版《大典》與1999版相比,維持8個大類不變,增加9個中類、21個小類,減少547個職業。新增職業包括“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快遞員”、“文化經紀人”、“動車組制修師”、“風電機組制造工”等347個職業。而“收購員”、“平爐煉鋼工”、“凸版和凹版制版工”等894個傳統職業則被取消。擴大就業,要向職業更新要空間,人力資源培養體系必須適應變化,主動調整,為新職業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