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頒布10個月后,工信部正在抓緊編制與其配套的11個規劃,謀劃未來三到五年的工作,將其作為構建產業新體系的核心抓手。這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21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透露的內容。同日,李克強會見德國總統高克表示,推進“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對接。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國際社會都在關注工業4.0,經濟復蘇寄希望于科技革命。
工信部部長苗圩:將全面啟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一是包括去年5月19號經過國務院已經發布的這個大的規劃。二是圍繞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和高端裝備創新這五大領域,推動五大工程。
比如工業強基工程今年將集中解決30項到50項標志性的產品和技術,來解決基礎上面的問題。三是制定“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把制造業、“互聯網+”和“雙創”緊密結合起來。四是繼續出臺一批配套政策。機構認為,《中國制造2025》和十三五規劃將重點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智能制造是重中之重。智能制造的內涵包含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制造設備的智能化和產品的智能化。智能控制系統重點看好工業自動控制系統、工業視覺, 至2020年國產市場占有率達到40%以上;
智能制造機器重點看好工業機器人(55.90 -1.15%)、智能化成套設備,預計至2018年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15萬臺、復合增速為27%,保有量達到60萬臺。
分析認為, 展望2016年,國內勞動力供給減少造成的制造業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的趨勢不變,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對智能制造裝備的需求依然相對強勁。《“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征求意見稿)》印發后。
與《中國制造2025》相關的智能制造專項規劃和機器人“十三五”規劃在完善之后有望于2016年一季度中后期出臺,估值壓力緩解和政策預期支撐智能制造板塊反彈。智能制造這個主題已經迎來了從概念到成長性轉變的契機,相關上市公司有望迎來高速增長.據《2015年世界機器人報告》,從2009年開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就呈擴張態勢,目前未見放緩趨勢。2014年,工業機器人市場資產規模約為320億美元,未來數年中,預期該規模將以最少15%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繼續增長。視覺資本網站(Visual Capitalist)創始人Jeff Desjardin稱,這意味著,從2015年到208年,全球將有130萬工業機器人投入市場。屆時,市面上的操作型機器人將超過230萬,預期集中在汽車和電子行業。
想要觀察工業機器人行業前景,方式之一大概就是窺探中國潛在市場規模有多大.據該報告,目前,中國的機器人人口密度還相當低,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中國,工業機器人和制造業工人的比率是9:2500。在工業更發達的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機器人人口密度要遠遠高于中國。
中國是從2013年開始成為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市場。2014年,中國創紀錄地買下了57100個機器人。到2018年底,中國市場將有全球三分之一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