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潛力巨大
在北京東城區一家不起眼的刀削面館,一部粗糙的機器人在一口盛滿滾滾開水的大鍋前機械地削著面,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削面的質量。面館的老板告訴記者,這部不到兩萬塊錢的機器人,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不再擔心人工成本增加和廚師流動性加大。“即使半年換一部機器,也比人工便宜多了,還更穩定?!崩习宓靡獾卣f。這位小老板的心情可以理解,隨著人工費用的提高,餐飲是首當其沖的行業,不僅服務員難找,廚師亦身價倍增。在這種情況下,機器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他的大問題。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變化,機器人的使用越來越多,越來越普及,使用領域也更加廣泛,不僅在傳統的汽車、家電、航空等領域出現,在石油石化、電力、醫療、服務等領域也呈井噴狀爆發。比如在廣東的一些制造業工廠,機器人已經開始大批取代人工。在醫療、餐飲等服務領域,各種級別的機器人也多了起來,在一些餐館,機器人服務員的出現一時成為吸引人眼球的亮點。
中國機器人使用的增加,在數字上也有所反映。工信部為本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2014年銷量達到5.7萬臺,同比增長56%,占全球銷量的1/4,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由5年前的11增加到36。與此同時,自主品牌的工業機器人銷量也在大幅增加,2014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1.7萬臺,較上年增長78%,2015年,這一數據增加到兩萬多臺,同比增長了30%多。
在中國,機器人的使用還僅僅是初步階段,因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使用密度要低得多。權威數據顯示,全球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平均值由5年前的50提高到2015年的66,其中工業發達國家機器人密度普遍超過200。密度遠遠大于中國市場的36。從國內經濟社會的情況來看,已經具備了大規模使用機器人的條件:人力成本增加、人口紅利消失、技術逐漸成熟、老齡化社會到來……可以預測的未來,中國市場上機器人將在更多領域推廣?!爱斍埃S著我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構建以智能制造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體系迫在眉睫,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呈現大幅增長。”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技術短板明顯
然而一個尷尬的現實是: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水平與我國世界第一大應用市場的地位極不匹配。中國領導層曾提出,中國的機器人產品不僅要守住自己的市場,還要在國際上盡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場。但從目前產業的發展水平來看,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并非易事。為了更早解決這一矛盾,日前,工信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發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解讀規劃時,明確指出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面臨的諸多短板:機器人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等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薄弱,高端產品質量可靠性低;機器人推廣應用難,市場占有率亟待提高;企業“小、散、弱”問題突出,產業競爭力缺乏;機器人標準、檢測認證等體系亟待健全。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多數業內人士都對我國機器人產業所面臨問題有著一致的看法。沖殺在市場一線的企業家,無疑對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短板有著更為鮮活的認識。國內機器人生產企業的領頭羊、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對于國產機器人產業的特點和相關數據爛熟于胸。
曲道奎告訴本報記者,我國目前擁有800多家機器人生產企業,但多集中在中低端,散、亂、弱、小的現象尤其突出。有的企業甚至只做簡單的代工,絕大多數企業缺少自主創新能力,主要零部件也多依賴進口?!岸鄶等丝赡苡兴恢?,這些主要零部件的價格占據了產品銷售價格的近70%?!痹?/span>曲道奎看來,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面臨的“三化”問題非常突出:“核心技術空心化、關鍵零部件進口化、高端產品邊緣化”。
形成這種局面有著復雜的原因,有政策的因素,也有我國長期產業結構的因素。機器人產業作為高端產業,有一個典型特點:是技術、資金和人才密集型產業。這一特點,恰恰與中國傳統的產業特點不匹配。以往中國企業的優勢更多體現在低成本、勞動密集、規?;a?!案銠C器人產業與我們過去搞傳統產業的優勢關聯度不大,這是機器人產業的特點,也是我們發展機器人產業的一個難點。”曲道奎說。
政策引導重要
起步晚、底子薄、水平低,怎樣在短時間內實現彎道超車,讓中國的機器人產品若干年后更多占領“洋市場”?政策的引導作2015年,我國機器人產業曾被寫入《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并作為重點產業發展,但由于缺乏明確的規劃,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走了一些彎路。據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重大裝備辦公室主任李東介紹,自被列入《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發展產業后,一些地區不顧自身條件,盲目招商引資,一哄而上,先后有40個地方建設了機器人工業園區。這也帶來了整個行業“高端產業低端化”、“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隱憂。
李東介紹說,目前行業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已經比較突出,高端缺少、低端重復,“我們要防止將高端產業低端化,防止將資源都用在低水平重復建設方面,避免重招商引資,輕創新、輕人才培養的傾向。”
為了有效解決困擾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難題,此次工信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經過半年的細致調研,對中國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制定出《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這一規劃更加明確了產業發展目標:經過五年的努力,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國際同類水平;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滿足市場需求。
規劃還要求,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六軸及以上的中高端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5萬臺以上。再比如,培育3家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還對一些具體的技術突破、關鍵零部件研發有了詳細的要求,這些均是提高我國機器人制造水平的關鍵所在。
“只有你自己的產品質量過硬了,才能守住國內市場,進而爭取更多的國際市場?!敝袊こ淘涸菏糠忮a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