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跨界的花費約292億元的并購案雖未收官,卻無法掩蓋其帶來的地震式效應。
5月18日美的在股票停牌后又發一公告特意說明此事,而掌舵者方洪波也在公告后有類似表示,“這會驅動雙方增長”,有利于“配合美的‘雙智’戰略(智慧家居和智能制造戰略)”,被收購方庫卡首席執行官也通過路透社發聲稱“這不是惡意收購”。
并購雙方為美的集團和庫卡公司,前者意欲收購后者,將持股比例增至30%以上成為第一大股東,一個為傳統家電迫切轉型至智能制造的中國企業巨頭,一個是世界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兩者自身所攜帶的種種特質以及行業背景,給這樁并購案增添更多懸念。
欲斥巨資并購
剛披露的庫卡收購意向側面佐證了一句話的分量,那是方洪波年初在集團開年早茶會上說的,大意為“美的必須更快速地改變”。而在那前后他本人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開辟第二跑道”和雙智戰略下“再造一個新美的”的理念。
美的掌舵者方洪波并不諱言,機器人戰略在公司整個“雙智”戰略中的關鍵地位,其曾多次公開透露“進軍機器人領域”的迫切,而這樁庫卡并購案依然讓外界感到震驚。
“擅長資本運作的美的,將之前在家電領域并購的激情轉移到了機器人領域,”一位長期關注美的的投行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說。不過,同樣是資本運作,此次收購資金規模是之前幾次難以相提并論的。此前,美的與日本安川電機去年8月合資設兩個子公司,總投資共計4億元;今年初將機器人本體企業安徽埃夫特17.8%的股份收入囊中,僅花了5400萬元,并承諾未來三到五年以埃夫特為平臺投資不低于10億元。而此次美的為了成為庫卡的第一大股東,將最高支付不超過4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292億元)的現金對價。
這一收購對價引發外界溢價是否過高的質疑,據銀河證券統計,過去十年間,庫卡的市盈率(PE)區間為5~20,而此次美的以每股115歐元的價格自愿要約,市盈率高達48倍。
與機器人四大家族其他三家5月18日的市盈率相較,ABB、發那科、安川電機均未超過20倍,美的收購庫卡價格的市盈率卻為48倍,似乎收購溢價過高。而按照國內A股機器人企業動輒100倍的市盈率來算,反而算低的了。
據悉,美的已于去年8月和今年2月兩次共購入庫卡13.5%股份,為其第二大股東。庫卡目前的第一大股東為福伊特集團,持有公司股份25%,在2014年入股庫卡,當時庫卡公司的股價在50歐元-62.5歐元之間。路透社透露該股東的表態,希望美的集團向其解釋它的詳細收購方案。
美的公告之后,庫卡的股價出現飆升。
然而,美的進軍機器人領域的意愿,并非這樁巨資并購案的充分條件。
“一拍即合”背后
美的和庫卡之間的并購案,并非一廂情愿,而是“一拍即合”。“美的并購庫卡的初衷有二,一是改造自身工廠生產線,其自身擁有大量工廠需要改造;二是尋找除了家電之外的新的增長點,家電業微利預示其衰退期到來,去年美的年營業收入已經同比下降了,”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經濟觀察報說。美的從2012年由創始人何享健手中交給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完成了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蛻變。美的更以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384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127億元的優異成績盤踞行業前列。
方洪波曾公開稱,未來美的也將努力從傳統家電企業,往擁有互聯網思維的智能硬件公司轉型。美的要開辟“第二跑道”,于是,2015年,美的展開智慧家居+智能制造“雙智”戰略。
梁振鵬說,即是機器人使用者又是投資者的雙重身份,讓美的看到,一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成為機器人競爭的主戰場,另一方面,中國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上缺失,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在全球形成壟斷格局。而美的想做的是“市場和技術”的資源整合者。
美的集團不但透過投資于機器人提升美的的生產及物流自動化,也研究開發以機器人技術為基礎的智能家居設備。其目標是未來數年將整體銷售額提升至超過250億歐元,其中智能設備及服務機器人會為銷售額增長帶來巨大貢獻。
大手筆資本運作不可避免,而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中,ABB、發那科、安川電機的股權結構復雜且業務多元,并購難道相當大,而庫卡主要業務為機器人本體制造、系統集成以及物流運輸,是一家較為純粹的機器人公司。
目前美的機器人應用已經超過1000臺,擁有控制器技術的庫卡,可以為美的供應產品,促進美的提升制造水平。庫卡的子公司瑞士格能夠提供倉儲、分揀、運輸、物料處理等自動化解決方案,與美的子公司安得物流業務具有協同效應,也是美的此次收購的動力之一。
方洪波在5月18日公告后坦言,我們堅信美的增加對庫卡的持股比例可以既保持庫卡的獨立性,又能使兩家公司通過合作進一步驅動增長,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這讓此前不斷增加對中國投資的庫卡頗為滿意,庫卡總裁勞伊特日前對媒體說,他對美的的報價毫不吃驚,因為兩家企業商談這樁生意有數周時間了,內容涉及改善共同的物流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生產以及將該業務推動到中國去。
據了解,2014年,庫卡在亞洲業務總部上海建立了歐洲之外的首座機器人生產基地,其年產能將達到5000臺。這些機器人被投放于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2015年,庫卡來自亞太地區的收入占比約為19%,歐洲則貢獻了該公司收入的46%。另外,2015年,用于汽車行業的機器人收入占據庫卡收入的大約50%左右,未來其產業在家電領域的延伸,也是對其自身的一大考驗。當然,此次收購對于美的而言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如若成行,美的集團的資產結構將出現重大調整。最高40億歐元的對價,意味著占美的集團總資產價值20%的份額,將變為歐元資產。不過,合理性并非代表懸念的消失,這一樁你情我愿的收購案最終能否通過股東大會融資及決議、拿到德國審批?假如收購得以實現,美的與庫卡之間能否起到“化學反應”,將美的帶上“第二跑道”,實現方洪波“再造一個新美的”的宏愿?假如收購中途擱淺,美的的“雙智戰略”又該何以推進?一切都拭目以待。(經濟觀察報 馮慶艷)
【探秘】美的:布局“雙智”戰略 大力投入工業機器人
美的大舉收購KUKA進一步推進“雙智”戰略
5月18日,美的發布最新公告稱,擬斥資不超過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92億元)要約收購KUKA部分股權,從目前的持股13.5%提升至30%以上,從而成為KUKA的最大股東。據了解,這次對KUKA的股票收購也是美的有史以來最大手筆的收購。KUKA機器人進入中國市場已有28年的歷史,從1994年引進第一條包含數十臺工業機器人的焊裝線,到2000年KUKA公司在中國市場中的機器人安裝數量接近5000臺,KUKA不曾停止過其在中國的擴張步伐。但是,隨著中國的產業結構偏向勞動密集型,以及廉價的人力成本等等因素,KUKA在拓展中國市場的道路上遇到了重重阻礙。這次與美的的合作,從雙方各自的角度來說,都是一種雙贏。
中國目前正處于產業結構化調整的關鍵時期,對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旺盛。美的作為中國的家電巨頭之一,有著自己的分銷網絡和資源網絡,這對于KUKA在中國快速開展業務、占領市場有著巨大的推力。
KUKA機器人雖然是四大家族里最為年輕的企業,但其每年機器人的產量竟高達4000臺。擁有這龐大的產量數據的庫卡公司對于美的來說無疑是一塊巨大的香甜蛋糕。
當然,此次收購行為也與美的近年來啟動的“智慧家居”和“智能制造”的“雙智”戰略相得益彰。而在大舉收購KUKA之前,美的在2016年上半年的一些舉動早已為“雙智”戰略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的加速“機器換人”廣州建智能化工廠
2016年1月份,在美的空調廣州南沙工業園的智能工廠內,最新的空調生產線上,多臺工業機器人在智能化水流作業線上有條不紊地工作,眾多的智能電板和屏幕顯示器正在顯示著各項工作指標進度,物料投放車自動在流水線上穿梭,各種傳感器自動對各種動作和情形做出最佳判斷……
據介紹,截至2015年,“美的空調智能制造”累計投入10億元,平均自動化率已經高達16.9%,美的空調目前使用的機器人數量是562個,節約工人數量達2.2萬。
目前美的空調擁有著中國大家電智能化、自動化上最領先的生產線,不僅在“計劃排產、工藝監控、物料管理、質量管理”等八大制造智能上實現了智能化;而且在“設備自動化、生產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等五大全流程運行上搶占了市場發展先機。
美的家用空調有六個工廠,其中武漢工廠和廣州工廠將作為家用空調全智能的示范工廠,這兩個工廠的試點成功后,美的將把其他所有工廠考慮復制。
曾幾何時,“世界工廠”曾是無數國人的驕傲。現如今,曾經快速發展的中國制造業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優勢逐步喪失、自主創新技術瓶頸等現實困難,亟待一場轉型升級去攻克。
美的集團入股埃夫特發力工業機器人
2016年3月份,美的集團再次以參股方式夯實工業機器人領域布局。據悉,美的集團已于今年初正式將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17.8%股權收入囊中。可能是考慮到不構成重大事項,目前雙方都未公開此次收購的具體事項。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顯示,埃夫特于2016年1月29日發生了工商變更,目前的“股東狀況”一欄中,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參股17.8%的公司第三大股東。此外,埃夫特經營場所也改成了安徽省蕪湖市鳩江經濟開發區萬春東路96號,這也是安徽蕪湖機器人產業基地的核心位置。且美的集團后續可能需要以埃夫特為平臺,在機器人及自動化相關產業投資不低于10億元。
近年,隨著國內經濟不斷發展,勞動力成本隨之上漲,我國制造業人力優勢不再,在制造業升級的大背景下,“機器換人”提高制造業智能化程度成為新的潮流。
美的與安川在機器人領域展開合作
2016年4月份,惠文科正忙著為公司的一款護理機器人招募體驗者,這款機器人能幫助長期臥床患者解決令他們頭疼的如廁問題。這款護理機器人也是這家公司推出的第一款產品。
惠文科供職于美的安川服務機器人公司(下稱服務機器人公司),該服務機器人公司由美的集團與日本安川電機(中國)合資成立,
美的與安川宣布在機器人領域展開合作,美的為中國三大家電企業之一,它的合作伙伴安川則是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商,總銷量已超過30萬臺。
美的與安川設立了服務機器人公司、安川美的工業機器人公司(下稱工業機器人公司)兩家合資企業,投資額分別為2億元。服務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有很大區別,前者服務于醫療、教育等行業,而后者則用于工廠的生產線。
在大半年的準備期后,兩家合資公司的員工已陸續到位。美的主要承擔服務機器人公司的運營和市場工作,而安川負責技術工作。
機器人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當中,它可以代替人們完成日常生活中繁瑣的事情。美的與安川在機器人領域展開合作,將會幫助人類早日進入“智慧生活”。
智能制造見證美的的蛻變
回望2015年,深陷低谷、哀鴻遍野幾乎成為中國制造業的真實寫照。然而在美的董事長方洪波眼里,傳統企業沒有困境,如果企業不轉型,就已經進入困境。智能制造,堪稱美的此輪智能轉型中的關鍵詞。在今天的移動互聯時代,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是美的必須作出的戰略選擇。
從傳統制造轉向智能制造,是趨勢,困難也在所難免。這場基于智能化的改造升級,對于專注白電業務48年的美的來講,是百年一見的機遇,更是實現美的“雙智”戰略中“智慧家居”和“智能制造”的最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