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廣發機械:劉倩)機器人下游最終用戶可以按照行業分為:汽車工業,一般工業。一般工業中又可以分為食品飲料,石化,金屬加工,醫藥,3C,塑料,白家電等等。按照IFR的統計結果,汽車及零部件在機器人的銷售中占比最高。其次是電子、金屬、塑料石化等。2009-201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量-按行業分
全球存量機器人在不同行業的分布有著相同的結果。
2009-201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存量-按行業分
對比機器人密度,中國汽車行業機器人密度為281,而非汽車行業僅為14。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汽車行業的機器人密度為臺灣的1/2,德國的1/4。但中國非汽車行業的機器人密度為臺灣的1/9,德國的1/11。故非汽車行業的潛能巨大。
汽車行業機器人密度對比
非汽車行業機器人密度對比
另一方面,汽車行業自動化程度已經比較高。大部分外資整車廠商的生產線標準及機器人選型是全球統一的。國產機器人難有機會。而在目前國產機器人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國產整車廠也不敢貿然使用國產機器人完成重要工位的自動化操作。
對比汽車行業與非汽車行業的機器人銷售增長率,非汽車行業的增長率2013年超過80%。
中國機器人市場在非汽車行業中增長更迅猛
四大因素決定集成商規模小。系統集成項目是非標準化的,每個項目都不一樣,不能100%復制,所以比較難上規模。能上規模的一般都是可以復制的,比如研發一個產品,定型之后就很少改了,每個型號產品都一樣,通過生產和銷售就能大量復制上規模。而且由于需要墊資,集成商通常要考慮同時實施項目的數量及規模。
1.系統集成商是以人為核心的訂單型企業
系統集成商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才,其中,最為核心的是銷售人員、項目工程師和現場安裝調試人員,銷售人員負責拿訂單,項目工程師根據訂單要求進行方案設計,安裝調試人員到客戶現場進行安裝調試,并最終交付客戶使用。幾乎每個項目都是非標的,不能簡單復制上量。系統集成商實際是輕資產的訂單型工程服務商,核心資產是銷售人員、項目工程師和安裝調試人員,因此,系統集成商很難通過并購的方式擴張規模。
2.系統集成商需要墊資
系統集成的付款通常采用3331的方式,即圖紙通過審核后拿到30%,發貨后拿到30%,安裝調試完畢拿到30%,最后剩10%的質保金。按照這樣一個付款流程,系統集成商通常需要墊資。
一般來講集成商資金壓力不會太大,但是如果幾個項目同時進行,或者說單個項目金額太大,就會存在資金壓力,畢竟集成商很多業務也是外包,需要付給供應商貨款,有的外購件是要求貨到付款。
3.行業細分越來越明顯
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商企業發展行業細分趨勢越來越明顯,諸如針對于物流、3C、汽車、金屬加工等細分行業的機器人集成商開始崛起。
4.集成商之間是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隨著企業自動化發展的趨勢,已經從單站式的改造向著單線、以及整個自動化廠的改造,所以一家企業或者兩家是不能夠完成應用企業的項目需求,所以合作將越來越重要。
5.產業整合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將首當其沖
機器人產業的整合從2014年已經開始,一些有技術,有實力的集成商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標的,當然也有部分集成商在此次整合中將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