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知名運動品牌阿迪達斯將從明年起銷售機器人制造的鞋子,價格趨同于亞洲代工廠產品。而首席執(zhí)行官赫伯特·海納向媒體開放了位于德國南部安斯巴赫的新型“速度工廠”。這一目前在建的工廠占地面積為4600平方米,未來將實現(xiàn)自動化造鞋以加快生產速度。工廠將于今年第三季度推出500雙測試鞋,明年投入大規(guī)模生產。20多年前,阿迪達斯停止在德國本土產鞋,將工廠轉移至亞洲。目前,它在亞洲的雇傭工人數(shù)大約為100萬,生產成本日漸提高。阿迪達斯2015年的鞋子產量為3.01億雙,其中大部分出自亞洲代工廠。為達到2020年的生產目標,公司每年需增產超過3000萬雙。海納說,阿迪達斯已經(jīng)計劃明年在美國建立第二家“速度工廠”,并在醞釀在英國和法國建廠。不過他表示,機器人造鞋廠不會立即取代亞洲代工廠。公司創(chuàng)新與科技負責人格爾德·曼茨也說,“我們的目標并不是實現(xiàn)完全自動化。”
未來,很有可能消費者買到的阿迪達斯運動鞋就不是“Made in China”或者“Made in Vietnam”,而是“Made in Germany”了。2016年5月底,阿迪達斯向媒體揭曉了他們新建的位于德國南部安斯巴赫的“速度工廠(Speed factory)”。
這座引人注目的工廠,最大的特點是高度自動化。據(jù)報道,阿迪達斯的速度工廠里,一個生產單位大約有6臺機器,被分為兩組生產線:一組制作鞋底,一組制作運動鞋的其他部分。一雙鞋從開始到生產完成,全過程大概需要5小時。而在阿迪達斯位于亞洲的生產車間中,這樣的流程要花費好幾周時間。
充滿科幻感的速度工廠可能代表著鞋類制造業(yè)的未來
目前,這座4600平方米的工廠仍然在建。阿迪達斯方面表示,速度工廠將會在2016年的第三季度試生產第一批500雙運動鞋。
這個使用機器人生產運動鞋的工廠,從2017年開始投入大規(guī)模生產,同時阿迪還準備在美國成立第二個“速度工廠”。德國和美國兩地的工廠未來每年將生產大概50萬雙球鞋。
自動化意味著生產過程要求最少的人員介入。一旦工廠建立并且投入運行,整間工廠大概只需要160個員工。
在報道中,阿迪達斯現(xiàn)任CEO海納表示,速度工廠建立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并不是為了短時間內替代人工,而且不會取代現(xiàn)在阿迪達斯位于亞洲的生產工廠。阿迪達斯技術創(chuàng)新負責人格德·曼茲也表示:“我們的目的并不是全部自動化。”
但不可否認的是,亞洲國家勞動力價格的提升讓阿迪等運動品牌留守亞洲的決心有了動搖。
20多年前,隨著產業(yè)轉移的腳步,阿迪達斯逐漸停止在德國本土制造運動鞋,轉而將生產基地放在中國、越南、柬埔寨等勞動力更為廉價的亞洲國家。到現(xiàn)在,阿迪達斯的運動鞋主要還是依靠亞洲的100多萬名工人。
隨著工人工資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阿迪達斯在亞洲的生產成本越來越高
在制造業(yè)領域,機器也肩負著降低成本、削減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的任務。據(jù)報道,富士康集團的所有者臺灣鴻海精密集團從2011年開始就在中國大陸的工廠里使用機器人生產了,通過引進機器人系統(tǒng),已經(jīng)削減了6萬個工作崗位。
阿迪達斯的競爭對手耐克也較早地引進了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并在2013年解雇了10萬名工人,關閉了125家低效率的工廠。當年公司利潤增加了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