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出現奇怪的人形機器人并不是頭一回了:它已經在展廳里雇傭了兩名機器人。但現在這兩名機器人就要迎來新同事了。名為Alter的機器人長得與石黑教授的Geminoids非常像,不過Alter比Geminoids更先進,它有內置神經網絡,可以自行移動。給它提供動力的有42個氣壓傳動裝置和一個中樞模式發生器(CPG)。
這個中樞模式發生器有個類似神經元的神經網絡,使得機器人能夠創造出自己的移動模式,并受到能檢測距離、溫度和濕度的傳感器影響。它并不會做出像人類一樣的舉動,但它能讓欣賞者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即這個特別的機器人莫名其妙有一種活物的感覺。
這個項目是科學家們為了彌補設定程序讓機器人移動和讓機器人自己移動之間的差距。有了神經網絡,機器人的靈活性就更大,研究人員們稱之為“混亂”。Alter的手臂移動、頭和姿勢會根據系統自己的意志做出調節和改變。在幕后起作用的神經網絡提供多種移動模式,使得機器人能在長時間運動模式和更加隨機的“混亂”模式之間切換。而機器人切換模式的決定則取決于機器人底座上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能夠采集Alter周圍的信息:距離、濕度、噪音和溫度。這些傳感器就像機器人的皮膚一樣。如果近距離傳感器感應到附近有許多人,那么作為機器人對周圍環境的響應,機器人的軀干就會發生顫抖。
Alter還能唱歌,只不過它唱出來的歌非??膳?,能讓人做惡夢。它唱出來的幽冥旋律是正弦波,能夠影響機器人手指的移動。(該團隊還測試了其它噪音和旋律,不過他們最后還是決定在初始版本的機器人身上做最簡化處理。)
CPG基于最簡單的人造神經元模型——Izhikevich神經元,它的反應方式如下:某些東西堆積起來之后,機器人的系統會創造出與其它神經元鏈接在一起的信號尖峰。日本東京大學的Ikeue教授將這種中樞模式發生器形容為“耦合雙擺”——一個鐘擺撞到另外一個之后,二者合為一體形成了新的動作。這種不均衡的韻律成為了Alter的獨特韻律。研究人員們并未指定機器人的動作,是機器人自己在動。
日本大阪大學的Kouhei Ogawa先前曾研究過另外一個人形機器人,他補充道:“這次,Alter看起來不像人類。它不會像人類那樣移動,它有著自己的儀態。到目前為止,讓機器人說話或者與人類交流十分鐘依舊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你必須設定程序讓它能做出反應才行。能夠自己移動的Alter卻能輕松做到這一點?!边@個機器人將展出一周,研發它的東京和大阪團隊希望它與人類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夠讓他們知道接下來該教會Alter哪些東西。作者:肌肉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