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顫、僵直、運動遲緩、嗅覺減退、睡著后手腳亂動這些都是帕金森的典型表現作為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以我國為例帕金森的發病率并不低,目前6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的患病率大約是1.7%,加上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嚴重,實際發病人數不容小覷。但就目前的治療方法來看,帕金森并不能徹底治愈,藥物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當帕金森患者出現明顯療效減退或異動癥,經藥物調整不能很好的改善癥狀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可以說,手術治療是帕金森病的最后一道防線。
目前,治療帕金森最先進的手術方法是機器人輔助微創手術。
借助機械臂末端的操作平臺,醫生可清晰地看到病灶及其周邊血管及組織,精準、高效地定位入顱點,進而抵達靶點,實施相應操作,完成手術治療。除了帕金森的手術治療,還能用于腦出血、腦囊腫、癲癇等近百種疾病的手術治療。
現在,醫療機器人已正式引入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神經外科,用于治療多種神經外科相關疾病,造福患者。就在近期,由“醫諾千金”公益項目資助的一名身患帕金森的七旬老人在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神經外科剛剛順利進行了機器人輔助微創手術,經過手術,老人左側僵直癥狀改善,肢體運動能力顯著提升,術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