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端茶送水這種事以前只在電視里才見過15%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締,其中,餐館服務人員將是最有可能被取代的人群。
互聯網經濟時代,餐飲行業也迫切需要進行轉型,而不能死守著傳統的經營模式不知變通。然而就像很多人所了解的那樣,餐飲行業的互聯網思維轉型比較遲緩。不過餐廳機器人的出現,業界人士重新看到了希望。
近100年來,餐飲行業發生巨變。有些餐館為了削減運營成本,已經開始努力在裁剪人類勞動力了。取而代之的是,他們開始依賴這些越來越精密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了。在未來20年中,有專家預計道,幾乎每一家餐館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使用機器人來代替人工了。
機器人廚師應運而生
隨著機器人技術和產業鏈逐漸成型不斷發展,需求潛能日趨爆發顯現,加之國家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未來智能裝備替換勞動力投入的“機器換人”熱潮有望席卷全國,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并惠及生活。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一場關于做菜的革新也悄然而至。“很神奇。從沒想過有一天做菜可以不用自己動手,完全自動化地去完成。”現代人因為生活節奏快,可利用時間不多,很難有享受做菜的機會,于是“自動炒菜機”應運而生。除了機器本身,包括菜品配制、模式設置等一系列操作都可以在網上完成,方便快捷。“在選擇了想要的菜品后,還可以主動設置想要的程序,譬如口味的咸淡等,都可以調整。以后在家里,想吃新鮮的飯菜,只需要用卡刷一下程序即可輕松實現。”
機器人服務員將取代人力
在廚房里有機器人來“掌勺”,那么從廚房到用餐區,該采用怎樣的上菜模式呢?
未來研究所的研究與合作經理麗貝卡?徹斯尼如此說道。大餐廳也在紛紛思考該怎樣自動化上菜。在舊金山有一家餐廳叫Eatsa,它已經實現了從點餐到上菜的整個過程的自動化,這個模式就像20世紀誕生的自動售貨機一樣。
在普通的餐廳里,你點餐需要跟服務員知會一聲,但是在Eatsa卻不需要這樣做,它將所有的菜譜呈現在一個電子觸摸屏上點好單就自動傳送到后臺,整個過程中,不需要廚師,也不需要服務員。
徹斯尼說道,類似于Eatsa這樣的餐廳以及Momentum Machines這樣的公司,他們這種機器人運營模式最適合于速食快餐行業,因為這個群體他們希望的是快速度和低成本,這兩個特點是人力經營的餐廳無法比擬的。
未來餐廳會實現個性化經營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無論哪個行業都在發生著多元發展。由于人們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生活變的枯燥乏味,所以人們更崇尚一種刺激別樣的經營方式,這也是近幾年一些個性化新意的宣傳越來越受人們青睞的原因。
市場經濟的競爭是無情的,但同時市場經濟的競爭也是最公平的,變化莫測的市場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要想在紛爭的市場中持續保持競爭的優勢地位,一定不斷適應市場變化,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打造核心專長,走特色化經營的路子。自從哈墨和普拉哈拉德1990年提出“核心專長”的概念以來,在各國的管理實踐中,核心專長的理論已經倍受重視和歡迎。核心專長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獨特的本質,它應符合五個基本要求:價值優越性、異質性、難以模仿性、不可交易性、難以替代性。對餐飲業而言,核心專長也那就餐廳的特色化經營。特色化經營能給餐廳帶來具有特色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技巧能力及知識組合,它具有獨特和不易模仿的特點。特色的形成、培育與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進程,它包含餐廳經營的文化理念、經營戰略、服務宗旨與管理模式等諸多地方。怎么樣利用酒店或飯店的社會名氣、建筑及地理優勢在營銷文化、組織結構和過硬的服務信譽上充分體現“特色化餐廳”的管理本質,識別并打造出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餐飲業中維持長期的競爭優勢應成為整個餐飲業共同關注的問題。
總之,未來餐廳經營機器人無論如何都將占據一席之地。未來生活不可預測,人類對自由和舒適生活的不斷追求,或許某一天人們去餐廳不再把用餐作主要目的,也說不準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