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分為三代:第一代是純粹的依靠示教編程的機器人;第二代機器人加入了視覺、力學的傳感器,具有一定的感知意識;第三代是結合工業4.0,它強調的是人機合作,機器人需要具備一定的人工智能。從整個市場上來講,第一代第二代是共存的,第三代更多還在概念階段。
可以和人類并肩工作的人際協作機器人這兩年正在興起。全球四大機器人巨頭之一上海發那科公司沈崗在常州機器人會議上介紹,發那科開發了一種可以實現35公斤的人機協作機器人。這種機器人不光可以和人進行協作,而且還可以有視覺傳感器。并且這個機器人并沒有固定在地面上,是通過移動上車,做完以后可以簡單的進行移動。
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鄧奇介紹,ABB人機協作機器人“玉米”融視覺、力傳感、自學習、自編碼、遠程等多功能于一體,產品已經于今年五月推向了市場。
據悉,“玉米”機器人雙臂上裝有傳感器和攝像頭,當監測到有人靠近時,它會在幾毫秒時間內自動放慢速度或停止運動,確保安全。此外,“玉米”單臂七軸、多任務并行處理等設計,均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中國企業新時達有意在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的技術上取得一些突破,目前正在打造和智能制造板塊。新時達副總蔡亮透露,依托一代機器人中積累的控制器、伺服電機技術,公司自己研發了力學、動力學,預計在11月初的上海工博會上推出感知機器人新產品。
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認為,傳統機器人的“老三件”控制器、伺服和減速器已經沒有意義了,應該布局下一代機器人。即感知化、智能化,包括力覺、視覺、人工智能、算法、物物相連技術,同時在新的應用領域拓展。在感知領域,新松機器人已經通過整合國內外資源,在視覺和力覺領域進行研究和開發。預計明年七八月份,新松感知機器人將投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