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正在爭取突破,在剛剛過去的2016中國機器人大賽上,匯聚了國內外100余家知名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和國內1200個機器人團隊,奇思妙想的激烈碰撞,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正在面世。你是否感嘆,機器人時代已經逼近了!
2016中國機器人大賽上,來自東瀛的美女機器人成為了新任“網紅”主播。雖然機器人充當主持人并不稀奇,在10月中旬舉辦的金鷹節互聯盛典上,以及更早以前,就已經有機器人觸電主持界。但是,目前機器人代替主持人的概念意義大于實際,TA還難以長期穩定地主導一檔節目的主持。
眾所周知,全球工業機器人行業當前形成了“四大家族”,分別是日本發那科、安川電機、德國庫卡、瑞士ABB。這幾家企業占據了全球機器人行業的一半市場,更是牢牢把握著中國市場。為什么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在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機械處處長王建宇看來,這也跟人才有關。
關于“大眾失業”這個問題,很多人的態度是樂觀的,大體觀點就是“機器人搶人的工作如同以前中國廉價勞動力搶了歐美工人的工作”;“工業革命之后,人類還是適應過來了,已經有經驗了”;“科技不斷解放勞動力,新工作也正在被創造出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80、90年代的人認為,時代變化的速度太快,身邊并沒有很多人做好了不斷更新技能、不斷改變工作內容的心理準備。
機器人會取代你的工作崗位嗎?其實,不應該盲目樂觀、也不必太過擔心。如果你的工作性質屬于替代性很高的服務、輔助性工作,未來可能會被機器人擠走工作崗位與機會,因為失業率的增長并不會阻止高速發展中的人工智能。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那些涉及到人類情感、創造力的工作,機器人難以覬覦。比如,它們可以照顧老人,但無法給予關愛;再比如設計師、導演、畫家等工作,機器人難以進行個性化的藝術創造。
此時,人工智能機器人只是人類的輔助工具,讓人類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干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