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們將機器人看作是一種技術和產品,而現在機器人完全被看做是一種新的物種。那么,既然是一種新的物種,那就必須有一套完整的自然體系,并且隨著機器人的逐漸發展,機器人也會有自己的倫理道德。對于人類而言,一方面,機器人具有巨大的支撐和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機器人也是一把雙刃劍,可能在未來具有潛在的威脅。所以,把機器人當做一種新的物種對人類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內的機器人企業發展處于風口浪尖,有市場需求以及金融機構助力的原因,也可能有盲目發展的虛火。
在國家級機器人展會第五屆中國國際機器人展覽會(CIROS2016)舉辦的中國國際機器人產業高峰論壇上,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王衛明給中國機器人產業“澆了點涼水”。他指出,目前中國已經有40多個機器人園區,而上規模的機器人企業超過800家,已出現高端產業低端化傾向,說明機器人行業已出現過熱現象。
要避免這種傾向,需要企業在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范圍上不斷創新,避免一哄而上、惡性競爭,比如心靈手巧、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智能機器人,符合老齡化社會需求的手術機器人、助老助殘機器人的潛力都非常大,專注于語音識別、語音處理的機器人在未來幾年也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曉剛指出,2013年—2015年中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2015年,中國市場共銷售了68459臺機器人,比上年增長30.3%,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量超過歐洲總和。
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是國外機器人產業創新的主導路徑。機器人技術和產業在互聯網和物聯網產業的融合性高,是機器人產業創新的重要優勢。日本提出要成為全球機器人的創新基地,全球運用機器人程度最高的社會,保持物聯網時代機器人全球引領地位。美國將機器人與互聯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是綜合應用大數據分析和遠程控制技術,建立起基于物聯網的工業設施和機器的運行和維護新模式。
從世界機器人產業創新的實踐來看,借鑒多行業、跨行業應用優勢、融合智能制造與互聯網無疑也是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