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機器人“激情”或延續三大主線可布局
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正在蓬勃興起,市場發展以工業機器人為先導,主要應用于制造業領域。隨著應用范圍的擴大,消費類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正在成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領域。未來,我國各項產業的發展對機器人的需求量將持續增大,尤其是在智能制造領域。因此,機器人產業及其相關產業將是一個朝陽產業。未來從工業生產線到日常生活,機器人在逐漸進入市場、走進家庭。不管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都紛紛進入到這個行業,都看到了機器人產業蘊含巨大市場,都希望通過介入機器人產業,在未來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2016已接近尾聲,在即將到來的2017年,各機器人企業又該如何布局新一年的發展戰略?基于2016年的機器人市場發展現狀展望2017,以下3個關鍵詞至關重要。
近年來,機器人市場很“火”。《2015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5年深圳擁有專業機器人企業435家,機器人產業產值約為630億元。有業內人士直言,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快,但智能水平還很低。機器人也分三六九等。國內機械自動化水平還處于上升期,機器人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而是需要配合其他設備和人工形成完善解決方案。
近年來不少機器人企業都經營不善,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找準定位,單純模仿是不可能成功的。企業需抓準細分市場,自主開發應用和配套服務,避免扎堆而上。在國外大公司已做好專利布局、技術封鎖趨于嚴苛的大背景下,我國機器人產業應該改變這種僅僅依賴核心元件進口而提升機器人品質的發展方式,要“另辟蹊徑”實現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跨越發展。
細分領域
從全球范圍來講,機器人市場規模2009年至今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我國自主品牌增長速度也非常快,2013年以來保持了50%以上的增速。之所以能夠這么快增長,主要是我國制造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需求,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然而,在關鍵零部件上,我國與國際相比尚有差距。但我國產業發展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勢,我們的優勢在于細分行業的應用。我國制造業規模、門類均是全球第一,各機器人企業,無論是本體、零部件、還是集成商都更熟悉我國各個制造業領域的行業特點。傳統的應用領域是汽車,從全球來看,一半以上的機器人應用于汽車行業。從今后發展趨勢來看,工業機器人的主戰場是量大面廣的制造業。面對制造業中不同細分行業的具體應用,圍繞應用來開發,企業定會有所作為。所以,從產業總的發展來說,我國機器人企業更熟悉我們自己的市場。機器人產品需要跟工作單元、生產線集成在一起,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核心零部件
2016年,我國機器人企業遍地開花。據統計,截止9月份,我國機器人企業數量增至4325家,增幅為12.58%;全國省市地區也由原來的“北上廣”擴散至大江南北。眾所周知,機器人器人整個產業鏈有上中下三個層次:上游是核心零部件,中游是機器人本體,下游則是系統集成商。
資料顯示,我國工業機器人主要集中在本體和集成端,原因在于核心零部件缺失嚴重抬高國內工業機器人成本,制約行業發展。從成本上來看,核心零部件占工業機器人成本大頭,約72%左右。多軸工業機器人的成本構成中,機械本體約占22%;伺服系統約占24%;減速器系統約占36%;控制系統約占12%;其他外設約占6%。總體上,當前國內機器人處于低級階段,還停留在很低端作業上,技術含量不高,而核心零部件的研發成了我國機器人產業取得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