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機器人已經是制造業和其它重復勞動中的標準配置。并且機器人市場的需求正在轉向,從過去的工業領域轉向其它應用領域。應用市場的擴容帶來了智能機器人剛需的激增,未來,智能機器人在多個領域前景都不可小覷。機器人的出色表現需要過硬的技術來支撐,2016年,又有哪些新型機器人“黑科技”問世?
人工智能系統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有一科學家獲得了280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他們希望能弄清,是怎樣的大腦活動過程賦予了人類識別圖形的出色能力。他們的終極目標是,研發出仿生計算機系統,從而制造出一款能與人類識別圖形速度相媲美的人工智能系統。
研究人員使用腦科學中心的世上首臺多波束掃描電子顯微鏡對這些切片進行掃描,并拍攝照片。利用這一方法,該團隊便能夠獲得這些數據的三維圖像。據悉,該團隊將使用研究得到的圖像,弄清大腦是如何利用視覺皮層的神經元聯結來識別和解讀圖案的。通過將這些發現運用到計算機算法中,該團隊立志研發出比現在的計算機更快、更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統。這將幫助計算機利用數據進行推斷,還將有助于機器人視覺和定位技術的研發。
柔性機器人技術
當前,有許多研究人員都在觀察蟑螂、螃蟹和壁虎等動物行走、奔跑、跳躍、爬行、滑行等方式,探究它們運動過程所蘊含的生物力學基本原理,以求改善機器人設計。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考??恕べZ亞拉姆正是受到蟑螂啟發,研制了一種柔性機器人,可抗壓、降低身形、鉆入縫隙,今后或許可以用于救災探測。
賈亞拉姆認為,在狹小空間或縫隙內,蟑螂的腿腳受朝向限制,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移動時不得不利用身體其他部位。依據這些觀察,賈亞拉姆設計機器人,定名為“可壓縮帶活關節構造機器人”(CRAM),尺寸與人的手掌相當。這種機器人的制作工藝類似于手工折紙,簡單且成本低廉,目前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下屬一家企業制作成套件,供機器人愛好者自行組裝。
當前,生物機器人是一種十分有前景的科技產品,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和麻省理工學院2016年在這一領域取得了新的進展。據悉,這兩所院校已經合作開發出了一種由3D打印支架和活性細胞組成的新型生物機器人。它能對光刺激做出反應,有望在無創藥物遞送、感應和環境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款機器人的身體是由許多內部包裹有柱狀3D打印支架的環形肌肉組織構成,其肌肉-骨架模式與自然的生命體十分相似。并且這種機器人能通過光刺激實現運動控制,光源閃爍的頻率越高,動作就越快。研究者表示,之所以選選擇用光來控制是因為它比電子控制更加安全高效。光控是一種非侵入式的方法,能在機器人的形態和運動設計上賦予更高的靈活性。
仿生機器人技術
今年3月份,美國斯坦福大學仿生與靈巧操作實驗室公布了他們最新的研究成功——一款既能在空中飛,又能在豎直墻壁自由移動的仿生機器人“SCAMP”。這款機器人的中文全稱為“斯坦福攀爬與飛行操縱平臺”,它有兩條長長的前腿和兩只帶刺前腳,還有條像啄木鳥一樣的尾巴,背負四翼螺旋槳,爬行效率可媲美真的昆蟲。
據實驗室網站介紹,“SCAMP”是第一個把飛行、降落和被動附著技術、攀爬相結合的機器人。通過機載傳感器和計算機,“SCAMP”能實現飛行、降落、攀爬,腳下打滑時還能站穩了再爬起來、再起飛,未來在戰場或救災中發揮巨大作用。
3D打印軟材料技術
近期,麻省理工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發現了一種可用于3D打印的新型軟材料。這種材料不僅可以提高機器人的使用安全性和動作的精確性,還可以延長無人機、手機、頭盔、運動鞋等的使用壽命。
據該項目負責人DanielaRus介紹:“減震對于防止無人機旋翼折斷或傳感器著陸時破損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不僅可以使用這種軟材料3D打印彈性機器人,還可以根據用戶需求設定相應的彈性指數?!?/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