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機器人元年
從機器人開始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到快速成為消費級產品,走入尋常家庭, 2016年“機器人熱”帶動市場上的機器人產品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狀態。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個國家在發展機器人,其中25個涉足服務型機器人開發。我國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研發與日本、美國等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但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我國在服務機器人研究和產品研發方面已開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沈陽、哈爾濱、廣州、江蘇、西安等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11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6.4萬臺,比2015年全年產量增長逾90%。僅用5年時間,中國的機器人生產企業就增長了近3000家。
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萬臺,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但是,市場并未被本土企業所占有。本土企業僅占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4%。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德國庫卡,日本發那(Fanuc)、安川,瑞士ABB四家企業遙遙領先,被戲稱為機器人“四大家族”。
有關數據顯示,國產多關節型機器人上半年國內累計銷售6225臺,在工業機器人總銷量中占32.3%,占比持續提升。工業機器人四大組成部分中,機器人本體的成本只占總成本的22%,而機器人核心部件,如減速機和控制器部分的成本則占機器人總成本的比例接近一半。
核心部件決定了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價格。專家指出,關鍵部件依賴進口,導致國產機器人的成本在國際舞臺上缺少競爭優勢。
在中國國內,由于技術積累的劣勢,人形機器人落后于美日等國家。目前,哈工大、清華、上海交大等高校的機器人研究在國內頗具名氣。企業方面,如新松等知名機器人公司還是以提供工業生產為主,尚未有人形的民用級產品問世。
在軟件方面,中國科技企業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并沒有硬件那么大,諸多實用化的人工智能產品已經問世。其中,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近來在圖像識別 方面奮起直追,招募了一些像吳恩達、余凱這樣的人工智能專家。今年初百度也聲稱識別錯誤率上已經低于微軟和谷歌。中國另一家科技公司——科大訊飛無疑在中文語音識別上處于領先地位。借助智能機的發展, 科大訊飛推出了手機上的語音輸入法和語音助手。而在這之前,該公 司的文字轉語音技術就曾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投入使用。相較于美國企業,本土企業在中文語音技術上具有民族情感與政策扶持的優勢,已在中國的人工智能研究中率 先展露頭角。
是誰需要機器人
除了工業機器人之外,就目前國內的服務型機器人而言,研發和生產廠家主要針對的是三種客戶人群。
首先是兒童教育型產品,針對的是以3到15歲為主的兒童,產品包括智能早教、兒童陪護、教育教學等;另外一類是針對家庭用戶,產品包括養老助殘、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還有一類是針對公共服務場所的商用機器人,產品包括智能安防、商務迎賓、清潔、餐飲、引領等服務工作。
未來針對老年人的家用養老機器人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這不僅因為目前我國老齡化的問題,還體現在目前國內老人的監護、照看成為家庭的重要問題之一。雙職工家庭,子女基本上沒有過多的時間看望和照顧兩方面的老人。即便是我們對一些 養老院機構的調查也存在這個問題。許多子女即便把老人送進養老院,也希望能夠隨時隨地看到和了解到老人的情況。而養老機器人正是在這方面滿足了人們的需要。
機器人離我們生活有多遠
在日前的2016年的北京機器人大會上,除了專業度強大的工業機器人之外,服務型機器人的應用已經越普到我們生活的多個方面。在本屆機器人大會現場,更多吸引參展觀眾眼球的是各類智能機器人在教育、醫療、家居、餐飲、救援、以及藝術等領域的亮相。越來越多的服務型機器人映入大眾的視野,服務型智能機器人大顯身手,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機器人融入人類生活的畫面不會太遠。
國際機器人聯盟(IFR)主席Arturo Baroncelli在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主題演講中表示,亞洲是全球使用機器人最多的地區,占比高達56%。同時,在現有使用的機器人中,越來越多的機器人是由中國的供應商提供的。到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到15萬臺,保有量達到80萬臺;到2025年,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將達26萬臺,保有量達180萬臺。到“十三五”末,中國機器人產業集群產值有望突破千億元。Arturo Baroncelli預測,未來3年會有230萬的機器人在工廠使用,而其中的一半來自亞洲。除了強增長的工業機器人之外,還有一類就是服務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有很多的類型,比如家務機器人、 殘障機器人、 物流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等。
中國機器人長大了嗎
我國已成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機器人市場,形成了全國性的“機器人熱”。不過專家警告:機器人產業在中國的發展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發展太快致使還沒有經歷成長期的企業過早面臨白熱化的競爭。未來5年,機器人產業在中國會“大洗牌”。
針對當下“機器人熱”帶動的市場上機器人產品爆發式增長,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波闡述了他的看法:任何一個行業都都從泡沫開始,大量的創業者進去,大量的資本進去,但實際上這個場景是模糊的,我認為目前的兩千多家機器人企業可能會死掉90%,只有真實的場景應用的機器人才能活下去。
在中國自動化協會和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聯合舉辦的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上,來自產業界、學術界、政府部門和商界的300多人研討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前景。
“近年來,我國已爆發了追求機器人的熱潮,機器人產業在中國快速發展。這讓人感到由衷的高興。”中國工程院院士蔡鶴皋的話代表了多數與會者的心聲。數據表明,我國已成全球最大的機器人生產國,2013年,新增機器人3.7萬臺,去年增長5.6萬臺。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機器人產業逆勢增長:2013年全球增長12%,中國增長58%;2014年全球增長27%,中國增長54%,中國增速一直領跑全球機器人市場。
機器人為何在中國迅猛發展?ABB中國區董事長顧純元認為,中國的人口紅利在慢慢減少,勞動力成本在上升,再加上機器人的應用量上遠遠低于發達國家,這就為機器人的應用提供了無限的商機。新松機器人自動化公司總裁曲道奎說,現在企業生產越來越追求產品的個性化與定制化,力求快速適應市場需求。產品的生存周期越來越短,這就要求制造模式必須是柔性的、智能的。如果產品的小試中試上拖的時間長,等產品出來,其周期可能已過。這就要求智能化的機器人加速生產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