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外部因素,機器人智能物流切中了“機器換人”和消費升級的兩大趨勢。從整個物流行業的立場來看,可以大致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向分析。
其一,看人力供給。
當下,中國人口紅利殆盡,從統計局的數據中明顯地看出:在1990-2002的十二年間,中國的人口出生率發生了斷崖式下降。2005年的出生率(12.40‰)只有1988年(23.33‰)的一半!在短短幾年之內,這一波人口斷崖式的下降就將開始顯著影響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供給,10年之后,二十歲左右青年人的數量將比現在減少4成。
適齡勞動人口數量的下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物流行業的大部分人力作業屬于重復機械式的體力型作業,加之人工成本逐年遞增,這類工作對人們的吸引力正在慢慢變弱,據業主普遍反映,人力流失、招工難、管理難已經成為了行業共有的苦衷。甚至有一些大型物流企業反映,平均一個月的操作工流失率達到了10%。
中國正在加速轉型成消費主導的經濟結構。由消費來拉動內需所帶來的GDP,其中貢獻最多的就是零售行業,由此看來,物流行業的增長趨勢便不言而喻。從每年高速增長的快遞數量,幾乎每隔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業務量就會翻一番。而作為中國特色的電商零售領域的標志性活動——節日大促,不斷爆表的銷售額最能反映出背后物流行業的重重壓力,如果身在中國物流行業,就會知道雙十一是每家物流公司的生死劫。
巨頭布局、新銳崛起、傳統公司切入,競爭格局正待明朗
說回機器人智能物流市場本身,盤點這個市場上的熱度,一些里程碑式的現象能夠集中的反映出這個細分領域前所未有的熱度。
現象1:巨頭紛紛開展智能物流布局
亞馬遜自不必過多著墨,作為機器人智能物流的全球領軍企業,自2012年以7.75億美元全資收購了Kiva機器人公司之后,亞馬遜便在全球的倉庫中推廣Kiva機器人的應用,于2015年亞馬遜曾宣布全球范圍內已經應用了3萬臺Kiva機器人。
· 2016年5月,菜鳥網絡公布了旗下秘密運作半年之久的“E.T.物流實驗室”研發進展,多款物流機器人今年內將投入使用。
· 2016年10月,京東X事業部智慧物流實驗室第一次揭開神秘的面紗,展現了由機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數據感知網絡打造的全自動倉儲場景,其中部分技術已經在這個雙11應用到了京東物流系統中,而完整的“無人倉”更描繪了3年后電商大促中有條不紊運行的物流中心藍圖。同時露面的還有將在雙11多地進行農村送貨的京東新型無人機和即將第一次上路試運營的京東配送無人車。
· 2016年12月,蘇寧宣布成立蘇寧物流研究院和S實驗室,開始集中力量打造蘇寧智慧物流生態。在蘇寧物流研究院成立現場,ABB、Geek+等合作伙伴也帶來了一些已經在蘇寧倉庫投入使用的自動化機器人設備。
現象2:國內創業公司崛起,迅速得到投資界認可
這一年,多家國內的創業新銳公司紛紛瞄準機器人智能物流市場,積極開展研發和業務拓展。Geek+、水巖科技、馬路創新、立鏢機器人、智久機器人……這些公司從不同物流應用場景著手,“貨到人”揀選系統、機器人分揀系統、機器人搬運系統……這些新興的物流解決方案在很大程度上點燃了客戶的熱情,而且創業公司也深受資本熱捧,從一年下來的融資記錄便可窺一斑。
截至年底,機器人智能物流的代表性企業Geek+已經連續入圍創業邦、創業黑馬、億歐網的年度創業創新項目。Geek+獲得著名創業媒體的青睞,也是唯一將人工智能與物流行業結合的獲獎企業,說明機器人智能物流這個細分領域正式成為智能科技發展大潮中的風口領域和市場投資的熱點所在。
現象3:傳統機器人公司紛紛布局物流機器人
來自傳統機器人公司的力量同樣不容小覷,像新松、昆船、井松這樣的傳統機器人或者AGV公司,也開始發力著手物流機器人領域,或多或少都向外界拋出自己的物流解決方案。
總得來說,機器人智能物流的升溫,也受益于各路企業在產業上紛紛發聲。巨頭布局、新銳崛起、傳統公司切入,競爭格局正待明朗。
市場培育正在進行,客戶認知價值逐步提升
作為機器人智能物流的鼻祖公司Kiva機器人早在2004年成立,不過時隔12年,Kiva當初提出的“貨到人”機器人揀選系統在中國市場還屬于新興產品。公開資料顯示,天貓超市在去年雙十一宣布運用了Geek+的機器人揀選系統。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京東、唯品會、蘇寧、百世等電商物流行業代表性的企業紛紛秀出部署了物流機器人的智能倉庫。
以代表性的“貨到人”機器人系統為例,據悉,一些電商企業已經通過前期的試驗倉庫認可了這套系統的價值,并將著手開始布局大規模的倉儲應用。而隨風而來,相信電商倉儲的標準性示范作用,會馬上普及到其他零售行業,而客戶的認知度也會從了解階段過渡到嘗試應用,甚至普及的階段。
而在物流配送端,京東無人機的首飛、菜鳥小G機器人的亮相,都給消費者們又帶來了相當多的驚喜。在業界,對于倉儲和配送環節能夠率先實現機器人化的觀點也是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
2017或迎接產業關鍵爆發點?
機器人智能物流是否會在明年迎來產業整體的關鍵爆發期,我們還未可知。無論是京東無人機的首飛,還是“貨到人”機器人揀選方案的普及應用,整個領域都在不斷的蓄能。從產業的輪動方向來看,之前中國經歷了用物流撬動電商市場的時代,那么用機器人撬動物流市場的時代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