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記者 葉兮
現階段,要單獨劃分一個機器人企業是本體制造商還是系統集成商,這種明顯的定性將會愈加模糊,也就是說,未來,越來越多的機器人企業將會融合本體與系統集成這兩重身份。
國內系統集成商的變革
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商正迎來一次新變革。
系統集成商處于機器人產業鏈的下游應用端,為客戶端提供設計方案。這些系統集成商以往是從國外或者少部分從國內購置機器人整機,根據不同行業或客戶的需求,制定解決方案。但近年來系統集成商也走到了一個“分水嶺”,由于硬件產品價格逐年下降、利潤也越來越薄,僅靠項目帶動硬件產品的銷售模式已經成為過去時。同時,進入系統集成這個領域的門檻越來越低,競爭隨之就更為激烈,利潤逐年下降。
因此,很多系統集成商成立了自己的工業機器人公司或者自主開發機器人本體。從市場推廣上而言,系統集成商有市場渠道優勢,同時對應用的了解可以及時調整本體機器人的相關突出性能,并對客戶需求做出及時響應;不過,系統集成商加入機器人整機競爭行列,無疑讓這一薄利市場增加了更高風險,同時自主品牌往往難以形成規模,客戶接受度也需要逐步滲透。
本體機器人廠商的延伸
國產機器人本體廠商,經歷了一定階段的市場品牌推廣時期,愈加發現,尋求系統集成商的支持不能成為唯一的出路,自己開發、學習、進軍系統集成領域才是長久發展的動力。
尤其是機器人本體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并舉開拓本體與系統集成幾乎是同一選擇。如國內四小龍的埃斯頓、埃夫特、新松和廣州數控,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系統集成業務,且近年明顯呈現出大力發展系統集成的業務。
這種趨勢是國產機器人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逐漸穩定,以后工業機器人最大的瓶頸不是產品本體的問題,而是這些機器人放在生產線上能夠做什么樣的工藝,如何與實際生產線相配合,如何與人工相協作等,而這些顯然不是一個本體廠商所能達到的,因此入手系統集成幾乎是必要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系統集成商自己做本體,還是本體廠商發力系統集成,把握企業最核心的優勢永遠是王道,國產機器人的發展以精專、縱深發展為主線,戰線拉得過長或者業務鋪的太廣往往會牽制發展,因此,企業需找準定位,量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