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和格力,中國家電行業兩大金主,最近在機器人行業不斷挑起話題,吃瓜群眾除了一次又一次瞪大雙眼,新添茶余飯后的談資,剩下的也只是羨慕嫉妒恨了。
格力自主開發機器人 講究中國功夫
日前,格力電器的六軸機器人首次登臺亮相。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格力發展智能裝備堅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不靠“買買買”。
的確,格力從進軍機器人行業開始,始終堅持自主開發的原則。
2017年是格力進入智能裝備市場的第五年。事實上,從2013年開始,格力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就已小規模外銷,到2016年底,外銷設備產值超過了10億元。目前,格力已自主研發近100種自動化產品,覆蓋了工業機器人、智能AGV、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10多個領域,擁有20多項設計專利。
在為格力內部生產提供智能裝備的同時,格力智能裝備已應用到電器、新能源、食品、節能等多個領域。珠海銀隆新能源、九牧廚衛、亞細亞控股、元朗食品等企業已開始應用格力的智能裝備。
“供給靠改革,不是靠模仿別人的技術,而是要靠自主創造,從根子上實現中國人的技術創新能力,這才是最有價值的”。董明珠認為,能“買來”的技術都不是核心技術,而沒有核心技術,企業就沒有持續進步的力量。
董明珠表示,她相信三年以后,格力電器靠智能裝備、靠自主研發,一定有一片藍天。“我從來不認為買一個技術,能讓一個企業成長大。”
“我們在自主研發上嘗到了甜頭,現在我們的目光已經聚焦于智能制造。寧可慢,也要實現自主創新,必須要走自主創造的道路。今天,大家看到格力機器人的精彩亮相,我覺得最大的亮點不是現場人與機共舞,最大的亮點是格力創造了自己的核心技術。”
美的四處聯姻 熱衷快拳主義
2017年1月,美的收購庫卡終于塵埃落定。美的為這樁收購花費了37.0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2億元。),拿下94.55%股份,歷時八個月的時間,終于完成對庫卡要約收購。
除了庫卡,美的還跟全球四大家族中的安川關系密切。2015年8月,美的正式宣布與日本安川電機旗下子公司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在佛山順德成立兩家合資機器人公司,分別負責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的研產銷。
國際機器人企業的兩大牛人都與美的有了姻親,國內的機器人企業更是成為美的的參股對象。據公開資料顯示,埃夫特于2016年1月29日發生工商變更,目前其“股東狀況”一欄顯示,美的集團持股17.8%,是公司第三大股東。
再次回到本次事件的主角,與美的友好結親的庫卡,本身也是收購的主體,從2014年開始,庫卡先后參股收購徠斯機器人及瑞仕格。
庫卡(KUKA)和徠斯(REIS)集團(徠斯機器人的母公司)的股東簽訂了的意向書。根據協議條款,從2014年1月1日起,庫卡將持有徠斯集團控股51%的股權。Reis是一個系統集成商、開發商和制造商,涉及工業機器人和機器人控制器等領域。
2014年9月25日,庫卡股份公司宣布了一項現金公開報價以每股1.35瑞士克朗收購“瑞仕格”股東持有的股票,預計收購至少三分之二的股份資本。目的是創建一個全新的,全球眾多企業綜合在一起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Swisslog為醫院、倉庫和配送中心提供一流的前瞻性解決方案。其重點放在零售行業上,當然還包括眼下市場火熱的電子商務、制藥以及溫度控制食物等方面。
格力美的兩套模式各有優劣
家電企業爭相進軍智能裝備和機器人領域,方式卻各不相同。
董明珠的標語“發展智能制造、推動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是自主創造還是買買買?”引發了行業熱議。
這不免讓人聯想到剛把德國庫卡公司和以色列Servotronix納入麾下的美的集團。與格力不同,美的在智能裝備市場上的布局是采用“開發+收購”的方式。家電產業觀察家劉步塵表示,美的收購庫卡意在機器人硬件,收購Servotronix意在軟件。這樣一來,美的的機器人產業布局才是完整的。
那么,格力的“自主創新”和美的的“買買買”,兩者孰優孰劣?對此劉步塵認為,美的的方式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機器人領域的產業優勢,比格力節約了更多時間成本。機器人是一項全球產業,格力自主研發的方式或許可讓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但與全球四大機器人生產企業相比,格力的起點低,在這一領域或難以實現趕超。
“但無論是自主創新還是買買買,兩者其實是殊途同歸的。”劉步塵表示,美的和格力為家電行業提供了兩套進軍智能裝備行業的模板,接下來需要中國企業去探索哪一套更適合自己。
五大家電企業齊發力 機器人龍虎斗再升級
除了美的和格力,海爾、長虹以及格蘭仕等家電企業紛紛宣告進入機器人行業,并各自與國際知名機器人廠商聯手合作,一方面深化自主產品的智能制造升級,另一方面在機器人行列早站隊。
表:五大家電企業在機器人行業的規劃路徑
盡管各大家電企業紛紛大手筆投入機器人,但這背后要走的路卻并不容易。無論如何,機器人行業有這么高起點的公司加入,于行業還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