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維克斯工程有限公司代表美國制造業的潛力。這家位于密歇根州新特洛伊的機械公司向豐田和大眾汽車提供精密零部件并出口到墨西哥和加拿大。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馬特·泰勒說,在過去10年,其員工數增加了4倍,平均工資翻了一番。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3月26日報道,日本和德國工廠設備助力維克斯公司成為一個“美國制造”的成功范例,泰勒說,2006年維克斯第一次購買工業機器人時,只能在歐洲和日本的型號之間做出選擇。“我們沒有任何美國制造的選擇。”
這種先進的生產機械——包括從數碼機床到復雜的包裝系統和機械臂——為新的自動化工廠提供動力。而美國正在輸掉這場提供這種先進生產機械的戰斗。
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在先進的“靈活性制造”產品上,美國去年與在該行業領先的日本、歐盟和瑞士存在41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比2003年翻了一番,雖然比2001年的70億美元有了下降,但是這種下降源于外國設備供應商在美國的擴張,而不是美國企業的東山再起。
據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稱,美國公司也在失去國內的市場份額。1995年,它們滿足了81%的國內工廠設備需求。2015年,這個比例下降到了63%。
上述貿易逆差給美國總統特朗普出了個難題,他希望美國擴大制造并減少出口。他批評汽車、空調和農用設備制造商將生產轉移到國外。于是各公司回應稱要在美國工廠進行投資。然而美國制造業復興將導致從外國公司購買更多的設備,因為各公司別無選擇。
制造商們對于美國缺乏自動化供應商感到煩惱,因為明天的數字化、小型化和定制化產品與用來制造它們的機器的創新越來越密切相關。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科學顧問委員會2012年向他提交的一份有關先進制造業的報告得出的結論是,“殘酷的事實”是,美國在制造業革新方面落后于其他富國。
與此同時,中國謀求超越僅依賴廉價勞動力展開全球性競爭的模式。它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的是主導先進制造業,其中一個途徑是通過積極的海外并購,例如家電制造商美的集團去年收購了德國庫卡公司,庫卡公司是工業機器人技術全球領導者。
現在的白宮拒絕就特朗普是否認為工廠技術差距是個問題置評。
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主導著先進的制造業,那時的優勢主要是機床。
20世紀80年代,美國制造業下滑,據美國蘭德公司1993年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由于需求下降、美元堅挺和戰略失誤,將近70%的美國機床公司關門。
本世紀,隨著美國制造商的外包活動越來越多以及嬰兒潮一代的退休,美國制造業繼續衰落。萎縮的制造商對生產專家的需求減少,加速了工廠技術的衰落。位于英國倫敦的IHS馬基特公司的制造技術分析師亞歷克斯·韋斯特說:“美國在制造業技術方面出現了人才流失。”
泰勒說:“在使制造工藝理想化方面,我們需要追趕德國和日本。”
這是2014年通過的《復興美國制造業與創新法》的內容之一。此后,政府承諾投入超過10億美元來打造“制造業創新網絡”,包括政府研究實驗室、大學和企業。其他參與者承諾投入超過20億美元。
這個被稱為“美國造”的網絡在今年1月宣布成立第14個研究所,即設在匹茲堡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先進機器人制造創新中心。在五角大樓的領導下,該中心將致力于使自動化技術更易于使用,尤其是對小企業來說。
白宮一位發言人說:“‘美國造’的研究所是公私合作的一個很有意義的試驗,擁有一個很有價值的目標,即增強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并推動建設強有力的和可持續的國家制造研發基礎設施。在今后幾個月,政府將評估這一做法的效果。”
據美聯社巴黎1月16日報道,政府應該無條件發錢給所有人——不管是窮是富,不管就業失業,這一激進觀點在歐洲正緩慢而穩步地獲得支持。是的,你沒聽錯:每月固定的生活費,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法國執政黨社會黨總統候選人位置的7名競爭者中有兩人表示,假如當選,將向所有法國成年人定期發放適量津貼。芬蘭已開始了一項有限的試驗,美國等地也在開展其他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