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電商大促節日,搬運工人揮汗如雨,消費者抱怨龜速物流太不給力,快遞貨物翻倍的增長速度使得物流幾度癱瘓。隨著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物流配送成為考驗其后備軍力量的關鍵項目。
早在2015 年,加拿大機器人公司Clearpath Robotics和OTTO Motors就推出過能夠搬運1500 公斤重物的移動機器人。一年前他們還推出了100 公斤搬運級別的移動機器人,在去年圣誕購物狂歡季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日,硅谷創業公司Fetch Robotics在美國ProMat大會上推出了兩款全新的大型物流載貨搬運機器人,受到了業內人士廣泛關注。據了解,此次亮相的其中一款Freight500機器人可謂是倉儲界的搬運小能手, 500公斤的有效載荷輕松上陣,而且能夠處理“箱子”大小的貨物;另一款機器人Freight1500設計用于搬運托盤類的標準貨箱,尺寸也更大,能夠搬運1500公斤的有效載荷。
還有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圣荷西的公司Fetch,公司的機器人經常圍繞著倉儲室轉悠,而且還陪著公司員工散步。當然,在倉儲機器人市場,并不只有這些。在推動美國的倉儲運營商提供更多的機器人服務,Amazon顯的頗為積極。
自Amazon收購Kiva后,就在美國市場引爆了倉儲機器人制造和運送的軍備競賽。尤其是那些想趕上Amazon的公司。包括位于馬薩諸塞州沃爾瑟姆的6 River Systems,這家公司由前Kiva員工創立。
不難看出,在全球范圍內,倉儲機器人為物流行業提供了更為便捷智能的方式,備受各大企業重視。反觀國內,在邁向“中國制造2025”的過程中,國內倉儲自身發展能力較弱,大多數倉儲技術水平低下,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較低。儲物流作為物品流通的載體、電子商務的血液,面臨著革新的難題。
為破解難題,中國物流業正努力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倉儲機器人也在國內應運而生。從目前應用來看,倉儲機器人主要以承擔著搬運、碼垛、分揀等功能的機器人為主,可分為分揀機器人、搬運機器人、配送機器人。這些機器人不僅可以讓整個物流環節更加便利,減少錯誤信息的發生,而且可以降低勞動力的體力負擔,提高工作效率。
據了解,2020年,國內的自動化物流系統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000億元,未來幾年行業增速有望保持15%以上。在巨大的市場誘惑下,國內巨頭也紛紛加入到智能倉儲陣營中來。例如,亞馬遜以7.75億美元收購KIVA SYSTEM,京東砸重金自建倉儲,中國的物流企業,更需要適合自己的、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智能物流系統。
從近幾年市場發展趨勢來看,電商行業發展的勢頭突飛猛進,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各大快遞巨頭更是將這場無硝煙的戰場從地上轉戰到航空。如今,又有智能倉儲搬運機器人的實力加盟,相信這場物流業的“速度之戰“將拉開新的序幕。
國內倉儲機器人的融資正持續升溫
快倉獲近2億元B輪融資 創行業最高融資記錄
2017年3月29日,上海快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B輪近2億人民幣融資,由菜鳥網絡和軟銀中國投資。快倉于此前2014年8月完成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2015年10月完成4000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為中興合創、百世物流。
Geek+獲約1億元A+輪融資 多項應用案例領跑市場
2017年3月20日, Geek+宣布完成A和A+輪融資,融資額約1.5億。其中,A+輪融資由祥峰投資領投,上一輪投資人火山石投資和高榕資本繼續跟投。此前在2016年5月,Geek+獲得火山石投資、高榕資本的5000萬元A輪融資。
智久機器人獲數千萬元融資 專注于中小企業工廠的送料環節
2016年7月11日,智久(廈門)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獲得紐信創投的數千萬元融資,并將開展城市合伙人計劃推廣產品。
2013年創辦的智久是中國特種作業機器人標準委員會中唯一的民營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專注于工業機器人等智能科技領域,是中國首批AGV研發團隊,核心技術全部自主研發,在蕪湖擁有一條完善的生產供應鏈。智久AGV的典型應用場景在中小制造企業工廠內的送料環節。
水巖科技獲數千萬A輪融資 打造人工智能倉庫機器人系統
2016年6月13日,水巖科技宣布獲得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由合力投資領投,天使投資方信天創投跟投。
傳統內物流正在醞釀一場深刻的變革
在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浪潮下,隨著互聯網的沖擊、人工紅利的喪失、傳統生產要素向數據資產轉移,傳統內物流正在醞釀一場深刻的變革。互聯網技術對內物流的改造,逐漸從交易流通環節向生產制造環節滲透延伸,從而打破了企業的邊界,成為聯接供應、生產和客戶的重要環節。
近年來,降低流通成本為企業減負、加快建立高效、快捷和智能化的物流體系已成為我國政策重點推進的領域之一。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了《“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內容包括支持物流企業建設智能化立體倉庫,應用智能化物流裝備提升倉儲、運輸、分揀、包裝等作業效率和倉儲管理水平,在各級倉儲單元推廣應用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等物聯網感知與大數據技術。
在政策推動下,我國物流業運行效率和發展質量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016 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同比增長 6.2% ,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 0.5 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 0.2 個百分點,物流運行總體穩中有進;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 56.7% ,物流需求結構持續優化;社會物流總費用同比增長 2.7% ,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1.8 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 14.6 %,比上年同期下降 0.8 個百分點,物流運行效率有所提升。
特別是物流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產生了許多新業態,大幅提升了物流服務的效率與水平。如傳化“智能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全國落地城市擴展到 80 多個,彌補了公路領域的物流短板,推進了行業的集約化發展水平;京東自建、整合各類城市社區自提柜超過 8000 個,物流配送網絡的規模和覆蓋范圍不斷擴大,“最后一公里”效率顯著提升,物流綜合成本進一步下降。
另外,國內多家快遞公司相繼啟動上市和融資計劃。順豐、圓通、韻達、申通紛紛擬通過借殼登陸A股市場,中通快遞等則謀求在海外上市。快遞企業獲得融資之后,勢必加強倉儲物流系統建設,作為行業的發展趨勢,智慧物流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從電商倉儲的角度來看,國內存量的電商倉有4000萬平米,且隨著電商的不斷發展仍在增長,與輸送線等大型物流設備相比,AGV的靈活性更高(可以按需部署,主流的售價是10萬一臺),投資回報率最高時可達100%-150%,已經走過劉易斯拐點(在中國,2年能收回成本時客戶就會選擇投資設備)。如果單看大客戶市場的話,規模約在百億級,雖然單倉內長尾SKU多、算法更復雜,但往往在單一客戶的體系內具有普適性,可以快速復制,也比人力有更明顯的效率優勢。所以總結來看,AGV公司要做大眼前只有兩件事:提高大客戶滲透率(以前大客戶都是選好幾家供應商,京東還想自己做),以及培育小客戶。關鍵是,電商倉市場也以大客戶為主導(菜鳥、京東、蘇寧、唯品會、聚美、百世等占有一半以上的市場),小客戶的部署意愿尚未被培育。因此,得大客戶者擁有獲客優勢。
2017年3月27日,《中國智慧物流大數據發展報告》在京發布。報告中指出,2016年物流業處于快速布局階段,物流業的數據化、智能化已經對其服務質量產生了較大的積極作用。
不過,國內雖然在物流數據完備指數方面略高于國際,但行業痛點也仍然存在。
有專家指出,就目前來看,智慧物流仍處于快速安裝階段。智慧物流面臨的瓶頸包括跨境數據鏈路銜接不足、末端智能程度有待加強、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仍是挑戰。要想讓產業不斷提升和滿足核心競爭力以及產業價值訴求,智慧物流則是快遞業、電商業升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