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創作中,人類“自我的獨特性”一直是藝術和藝術家存在的理由,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越來越多地出現這樣一種聲音:在不遠的未來,人工智能會取代藝術家,在藝術創作領域大顯身手。那么,這種觀點到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杞人憂天,還是道出了未來世界中藝術的一種新玩法?在此,特邀數位專家學者,做一探討。
人工智能介入人類技術領域早算不上什么新鮮事了,但是,可以模仿藝術家進行“自主”繪畫的智能機器人的橫空問世,還是給許多人的習慣性思維帶來不小沖擊。與普通生產加工技術不同的是,繪畫創作是心智、情感、技巧結合并用的復雜勞動,非一般規則化的機械動作可模仿。然而,似乎沒有誰可以阻止科技進步的力量,“機器人藝術家”的誕生無疑是人類智慧創造領域又一壯舉。
機器人美術作品的誕生,對當下眾多的重技藝、輕創作的繪畫從業者來說,無疑是一種莫大的挑戰,甚至有人開始懷疑畫家這個職業繼續存在的必要性。然而,“機器人藝術家”絕不會取代人類畫家,只會為當前多元化的文化環境增添全新發展契機。
實際上,智能機器人模仿人手進行繪畫,與人類藝術家的創作行為還是有本質差別的。“機器人藝術家”的核心技術人工神經網絡實際上是一種高效的計算機數據處理程序,依賴其高速的數據處理能力,對輸入數據信息進行快速計算分析后模仿人腦思維方式的一小部分進行模式化操作。本質上講,智能機器人繪畫過程中并不能像人類畫家那樣進行自主性創造,它只是在對人類已有知識和技術進行學習的基礎上,做一些程式化的重復勞動。這種模仿性繪畫,與工業生產中使用人工智能并沒有本質性區別,只是替代人手做一些基礎性勞動,與藝術家的開動大腦創意思維進行的創造性工作相去甚遠。
智能機器人在作畫圖片來源:網絡
我們應該清楚認識到,包括繪畫藝術在內的一切人類當代科技、文化活動,其根本任務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而非對過去成就的單調重復。其實,人類繪畫發展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偉大的創新史。我們看那些記載于史冊的諸多藝術大師,哪一個不是全情投入自身才智、努立建造一座全新的精神豐碑呢?今天的畫家,又怎能停步于過去大師的余輝下止步不前呢?在圖像制作技術異常豐富、發達的今天,繪畫藝術之所以還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在于其在文化創造與精神拓展上不可缺失的作用。當代繪畫的真正意義早不是熟練技藝比拼,而是精神上的開拓進取,對生命極限能量的開發,藝術家們必須放眼無限未知世界,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不斷去發現、探索、創造,努力攀登新的文明高峰。
任何技術的升級都只會為人類文明進步增添發展動力,而非相反。智能機器人即將取代的是普通畫工重復性工作,而非畫家這個職業,雖然它涉足繪畫創作,剛進入初級階段,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技術會更為成熟,并得以普及性推廣應用。在未來,“機器人藝術家”繪畫作品將極大地豐富人們的精神與物質生活。特別是在一般裝飾性商品繪畫領域,高效、成本低廉的智能機器人繪畫作品將會很快取代需要繁重手工勞動、成本高昂的人手繪畫。在未來,即便是最貧困的家庭也很樂意購買精美的“手繪”作品裝飾房間,享受技術升級帶來的豐厚回饋,整體上提升人類精神文化生活水準。
未來的藝術家完全可以在機器人輔助下進行創作,以便從繁重的手工勞動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入對作品的構思與探索中去,創作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來。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術在對如珍貴文物精確復制、損壞文物復原修復等一切原來需要手工繪畫的領域都可得到廣泛的運用,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人工智能進入繪畫創作領域,只是讓人類多了一種可以為自身服務的工具,會將人類繪畫藝術創作推向新的發展高度,而不是將其取代。對于任何新科技、新工具、新事物的誕生,我們都不應該因心懷恐懼加以排斥,而是應滿懷歡喜地接受和擁抱,并學會如何駕馭其為己所用。如此說來,我們理該為機器人加入藝術家行列而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