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第三方的可靠數據顯示,從2015開始至2018年期間,全球范圍內的機器人保有量年均增長幅度將會達到15%,預計到2018年,保有量將會達到230萬臺。而服務機器人的增長幅度最值得大家關注。早在2012年時起,全球服務機器人銷量復合增速就已經達到了19%,具體銷量上,去年服務機器人銷量已經超過了600萬臺,其中,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會達到240億元。
然而在這些光鮮數據背后,依然不能掩蓋國內服務機器人企業所面臨的困境。目前在國內市場當中,存在著數千家服務機器人企業,但是絕大多數的企業卻都在絞盡腦汁考慮存活問題。
國內多數服務機器人企業只能算是“陪跑選手”
曾有相關業內人士指出,去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已經陷入到一個盲目發展的怪圈當中,不僅產品標準缺乏統一規范要求,甚至由于很多企業只是想通過利用相關的政策扶持,來實現資本運作,這就導致了很多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同質化現象嚴重,甚至影響到了國內整個市場的行業水平。此外,有些服務機器人企業都還只是停留在概念產品意義上,連落地的產品都無法提供。
針對于此,也有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處于研發階段的服務機器人企業并不少,但是在市面上能夠買到的服務機器人數量卻十分有限。而智能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其實主要靠AI技術,但關于人工智能核心組成部分往往都需要在云端建立,很多企業所研發出的產品,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另一方面,雖然市場前景被廣泛看好,但截止目前,不少業界人士紛紛表示,尚不清楚未來服務機器人產業會在哪個細分領域爆發,大家只是知道某一區間內的需求量增多而已,但究竟何時市場才會啟動,企業靠什么來盈利,都處于摸索時期。
當然,也有一些業內專家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國際機器人聯盟(IFR)主席阿托羅·巴龍利就曾經預測,家政服務機器人、娛樂機器人、殘疾人服務機器人、安保服務機器人、清潔機器人等都會成為非常重要的服務機器人類別。正因如此,我們可以看到服務機器人在諸多領域都有涉及,而且不少企業居然只是提前“占坑”而已。
事實上,在國內服務機器人市場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作為清潔機器人重要組成的掃地機器人市場較為龐大,譬如份額最大的科沃斯正在計劃上市,這也算是中國家用服務機器人行業一次全新的飛躍,相信隨后還會出現更多的企業不斷在其它領域探索屬于自己的“金礦”。
眾所周知,服務機器人在國內的前景被看好,主要是為了應對老年化問題的進程發展。其中,家庭服務機器人遠遠要比其他種類的機器人市場規模更大一些。據相關數據顯示, 早在2015年時,國內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就不斷呈現出上升趨勢,市場整體銷售量達到了25.88萬臺。
其中,專業服務機器人的銷量僅為1906臺,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的銷售量卻高達25.69萬臺,占到了整體市場份額的99%,這幾年雖然商用服務機器人與專業服務機器人有所增長,但以家庭為單位的消費群體單位依然是眼下最大的服務機器人缺口市場。
于是針對于此,還有相關的業內人士專門分析出了未來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的四大趨勢:家庭化、智能化、模塊化以及產業化。這四個方面或將決定國內各大企業的生死存亡。
其一,家庭化。上面已經提到,家庭服務機器人在市場中的地位,不管是作為工具也好,是娛樂設施也罷,家庭服務機器人都能經過不同領域的二次細分,進入到各個家庭當中。不管是清潔機器人還是早教機器人,都已經成為目前較為火爆的話題。而在未來,家庭服務機器人還可以作為智能家居的重要接口,通過數據分析來為用戶推送服務。
其二,智能化。不難發現,更加智能化的服務機器人必定會受到更多用戶的喜愛,而智能化則要求存在著產品與平臺兩種類型公司,智能化完全可以交由大批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的平臺服務商來提供解決方案。不管是人機交互還是數據計算分析,機器人的智能化發展趨勢都將會進一步加強用戶體驗滿意度。
其三,模塊化。有業內相關專家人士分析指出,當前眾人所關心的焦點在于挖掘家庭消費群體的剛需或者痛點,此外還應該將發展重點放在相對集中的硬件與軟件平臺,建立標準化體系,加強專業化應用的模塊化組成方面。所以說,模塊化同樣也是服務機器人未來主要發展趨勢之一。
其四,產業化。此前賽迪研究院裝備工業所所長左世全曾表示,服務機器人的潛在需求很大,但目前產業總量很小,技術水平普遍較低,離產業化還很遙遠。服務機器人在產業化方面的不足,已經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能否克服產業化難題,將會直接決定市場規模的大小,以及多少企業能夠存活下去。
寫在最后,關于服務機器人市場的四大發展趨勢,可按照某位企業大佬的話來描述,“與工業機器人所不同的是,服務機器人領域的需求是不可預測的,各種交叉學科技術都在發展,市場的爆發會隨著技術的成熟實現。”綜上所述,在仍處于不斷動蕩時期的服務機器人市場中,行業“洗牌”的情況肯定會時有發生,因此,“活下去”自然而然就成為了數千家企業現階段最直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