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傳統零售業的結合,盡管鮮少聽聞,但諸如“人臉識別”之類的技術正在悄然顛覆零售渠道“現在的AI進步之快遠超我們的想象。”這是柯潔在5月22日,即與AlphaGo對決的前一夜寫下的感悟。
對于風雨飄搖中的傳統零售業而言,人工智能(AI)可能也會超乎想象地加速行業的重新洗牌。
今年上半年,深圳一些零售商開始在門店中安裝市場上一種新奇的AI產品——“人臉識別”系統,來統計真實的人流。
近日,當地一家珠寶公司的市場部負責人鄭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以前門店的人流量都是靠店長來告訴我,他們怎么說我就得怎么信。現在不用了。我們可以根據真實的數據來更改營銷策略,提高成單率。”
作為近年來最火熱的詞之一,AI與傳統零售業的結合還鮮少聽聞,但改變已經悄然開始,諸如“人臉識別”之類的技術正在顛覆零售的渠道。
AI正在加速落地
鄭帥是深圳市喜愛尚珠寶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早在兩年前,他就開始尋找能打開傳統珠寶業銷售困境的新科技。
彼時,AI浪潮已經開始此起彼伏。致力于人臉識別技術研發的廈門瑞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瑞為信息”)的負責人詹東暉就發現,2015年后,身邊出現了很多AI公司,包括一些獨角獸公司,動輒吸引幾十億元的投資。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它們資金太龐大了,我們都羞于說自己是做AI的。”
中國互聯網公司中,騰訊、阿里巴巴、網易等已經紛紛將AI作為下一個關鍵的風口進行布局。在AI領域中,語音和視覺識別技術占了大頭。2016年,艾瑞咨詢預測,語音和視覺識別技術分別占中國人工智能市場的60%和12.5%。此外,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將從2015年的12億元增長至91億元。
過去一年,人機大戰不斷上演,柯潔大戰AlphaGo以落敗告終,令AI再度升溫。對于AI產業來說,2017年也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在技術突破和資本催化下,這個信息時代的尖端技術正在逐步落地,助力各行各業升級。
不過不少人相信,接下來的十年,在“90后”和“00后”并不缺乏物質的背景下,零售業可能會借助科技之手經歷另一場變革——零售不再止于買和賣,也與購物體驗等情感相關。傳統線下零售店鋪也渴望著改變,希望能夠在這一次洗牌之中重新站穩腳跟。
“人臉識別”為重點客戶畫像
“人臉識別”技術可能是這些傳統線下零售店鋪重新站穩腳跟的借力之一。該技術能夠幫助賣家獲得顧客和潛在顧客更精準的信息,構建用戶畫像。
就拿詹東暉的瑞為信息來說,他們在零售業務上主要有兩種“人臉識別”產品:一種可以安裝在超市、商場、門店等入口,統計每天進入門店的人數、大致年齡和性別等;另一種可以安裝在貨架上,分析客戶的關注點和消費習慣等。“這樣就能實時識別VIP客戶,并推送至店員手機,VIP歷史入店信息及購買記錄一目了然。另外,也能通過大數據分析挖掘回頭客,提升客戶提袋率和VIP轉化率。”
在詹東暉的規劃中,未來三年設備將鋪設到十萬家門店,屆時即可實現這樣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當一位顧客進入珠寶門店,店員馬上就能利用云端數據發現這位顧客最近一個月是否去了很多同類門店,進而判斷這是不是一位近期有很強購買珠寶欲望的顧客。
現在,除了到店的人流量不能造假之外,“人臉識別”技術也讓零售商發現,可以增加店員對會員的熟悉度。鄭帥所在公司除了擁有十幾家門店之外,還擁有加工廠。“人臉識別”設備帶來的真實數據也為他們判斷哪些款式受消費者歡迎、應該生產哪些新潮的款式提供了底氣。
綜合性的購物商城對人流的誤統計感受更深。深圳一家大型商城的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我們吃飯的和玩的設施在商城外面,商超在里面,有幾十個出入口,來來回回一天下來你就會發現統計出來的數據很多,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那么高。”
他們也開始使用“人臉識別”產品。除了識別人流之外,他們也希望幫助店員去做重點客戶的識別。“我們希望在客戶入店的時候就知道他是誰,上次來買了什么東西,把導購的環節和成交量的環節做上去。目前,我們有些客流量高的門店的成交量確實有所提高。”
改變未來零售渠道
我國“人臉識別”市場正在不斷擴大。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由百度牽頭籌建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百度將著重發力于深度學習技術以及計算機視覺感知技術、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等七大方向。此外,根據行業數據,2017年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到21.91億元,同比增速為26.9%。
深圳華富洋供應鏈有限公司客戶經理陳兵因為業務關系,經常和零售業者打交道。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人臉識別”這個概念很新,看好它的應用前景。“這相當于智能物聯,類似于家庭聲控遙控器,會慢慢普及開來。”
去年,瑞為信息將成本削減了一半,這也是他們今年業務量疾速增長的原因之一。據瑞為信息介紹,截至目前,其產品已經覆蓋了1500家門店,涉及40多個品牌,包括服裝、珠寶、3C門店、汽車4S店、售樓處等。根據目前的發展勢頭,他們預計今年覆蓋的門店數量能增長近10倍,達到1萬家以上。
有了AI是否就能力挽關店潮?采訪對象的答案大多是否定的。他們多認為,包括“人臉識別”技術在內的AI也許影響不到關店潮,因為關店潮是由行情、門店位置、賣點以及營銷方式等一系列因素來決定的,但是這種數據化會顛覆一些系統,比如說會員系統。
此外,AI也將為“新零售”的迅速盛行添磚加瓦。2017年是新零售時代元年,新零售全面爆發。
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棲大會上,馬云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
目前,以沃爾瑪、永輝、百聯為代表的傳統線下零售商開始向線上布局互聯網+,以阿里巴巴、京東、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巨頭則大力推動線下的業務發展。
最新的舉動是阿里入股聯華。5月29日,聯華超市(00980.HK)在香港發布公告,阿里巴巴將接手上海易果所持股份,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
移動數據服務平臺TalkingData產品總監李正偉認為,在AI等科技助力下,新零售將是未來零售渠道的主要形態之一。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以前靠店員觀察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現在需要靠物聯網的設備來感知。另外一個變革是,傳統零售在于如何加速產品的快速流轉,而新零售是更關注消費者在哪里。此外,消費習慣也在發生變化,消費者隨時隨地都可能會消費。比如說,原來我想買東西的時候才去超市,但是現在拿起手機去逛網店時就可能會買一些原本并不想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