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順豐與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順豐無人機在獲批空域內進行了首次業務運營飛行。據悉,順豐獲得政策授權后,將作為唯一一家物流企業在該區域范圍內進行試點物流運營飛行。
6月21日,順豐與贛州市南康區聯合申報的物流無人機示范運行區的空域申請,得到了東部戰區的審批通過。其空域范圍覆蓋了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五個鄉鎮。需要強調的是,此次順豐獲得的飛行許可為規定區域內,而非中央政府頒布的全國飛行牌照。
據稱,此次順豐推出了多款機型,覆蓋不同的業務場景,最大有效載重5公斤至25公斤,最大載重飛行距離15公里至100公里。
據已知消息,2013年順豐開始測試用無人機送快遞。2015年,順豐和上市公司煉石有色、成都中科航空發動機公司成立了朗星無人機系統有限公司。另外,順豐還入股了智航無人機公司。該公司主要以工業級無人機業務為主,產品傾向長航時,高荷載,防雨抗風強等特性。
順豐發言人表示:未來順豐的無人機并不會直接面向客戶,而是進行順豐速運不同網點之間的配送,主要是將貨物送往人力配送較難、較慢的偏遠地區。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則表示出不同意見,在5月22日舉行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他告訴全天候科技作者:無人機送貨噱頭多于實際,更多的目的是讓消費者注意到自己的高科技,在大規模應用和實際場景中并不是最優方案。
高紅冰提示:“一天要送十億件,假設有百分之幾的貨物通過無人機去送,你想想天空會變成什么樣。況且,在中國的空域里,我覺得管制問題是頭等大事?!?/p>
無人機送貨模擬圖/圖源網絡
最后一里路的數據之爭
作為物流“最后一里路”的解決方案,此前由豐巢和菜鳥的“口水戰”導火索,重新讓人關注。在這三家意圖染指未來市場的時候,此前的數據爭奪方興未艾,無人機、機器人等黑科技落地競逐也正在火熱上演。
目前,菜鳥、京東、順豐三家都積極在物流技術方面布局。
2017年5月,菜鳥網絡發布一項代號為“ACE”的未來綠色智慧物流汽車計劃,聯合上汽、東風、瑞馳等車企共同打造新型智慧物流汽車。據悉,該計劃研發的新車已于4月在深圳和成都兩個城市進行了試點。以深圳為例,單車行駛距離減少了約30%,空駛率降低10%,成本節省超過2成。
菜鳥ACE計劃負責人時瀚告訴全天候科技,該計劃將制造100萬輛搭載“菜鳥智慧大腦”的新能源物流汽車,“菜鳥智慧大腦”會根據訂單動態,生成最優配送線路,并根據業務和道路情景自主感知動態調整界面,且實現與司機的語音交互,改變目前依靠人工調度的現狀,實現智慧跑、智能送。而最終新能源物流車將“連線成面”形成智慧物流骨干網。
2016年起,京東已開始在西安和江蘇宿遷無人機正式常態化運營,菜鳥網絡也隨之公布了運作半年之久的“E.T.物流實驗室”研發進展。菜鳥方面表示多款物流機器人將在年內投入使用,實現智能機械代替人工,提供生產效率、降低人工出錯率。
爭搶4000億市場份額
據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提供據數據顯示,全球快遞包裹每年約700億件,而2016年中國的快遞包裹就超過了300億件,快遞業務收入超4000億元。
《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預測,到2020年中國物流行業市場規?;驅⑦_到360萬億元。這么大的市場,當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無論京東、順豐,亦或是阿里似乎都有自己的打算,每一家都想在如此龐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