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新聞網16日報道,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稱,中國去年共銷售8.7萬臺工業機器人,列全球第一。
IFR將于下月公布《2017年世界機器人報告》,德媒提前披露了報告部分內容。報告稱,中國機器人行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正在成為全球機器人行業的領先者。2016年,中國銷售工業機器人增長了27%,達到8.7萬臺,占了全球的近1/3。同時,中國的機器人制造商正在擴大其在國內市場的份額。2018年至2020年,中國機器人的年銷售量預計每年平均增長15%到20%。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喬 杰瑪稱,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從銷售和生產上都可以體現”。電氣和電子行業近年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2016年,該行業銷售了3萬臺工業機器人,比上一年猛增75%。售出的機器人約1/3來自中國制造商,同比增加了近120%。IFR的報告認為,這一高需求今后仍將持續下去,因為中國大型電子制造商正在為自動化投入巨資。
報告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者市場,各個行業正在掀起一場生產自動化的比賽。目前,中國大多數進口工業用機器人來自日本、韓國、歐洲和北美。按照“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國將成為領先的高技術生產制造基地,企業機器人的數量將不斷增加。
目前,韓國企業機器人的密度最高,每萬名工人有531臺機器人,美國為176臺機器人,德國為301臺。到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比例,將達到每萬名工人有150臺機器人。
服務機器人領域: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在未來五年內將會出現幾何式增長。根據2017年6月IDC最新發布的《全球商用機器人支出指南》顯示,中國機器人及相關服務的消費額持續高速增長,到2021年將達到741億美元(約合4930億元人民幣),2017-2021年復合年增長率(CAGR)接近27%。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盡管前景很好,需求很大,但目前市場上大多服務機器人的功能性依然較弱,且存在體積龐大、動作遲緩、錯誤率較高等問題。并且大部分服務機器人存在同質化,也還處在初級化的水平。潛在消費需求巨大的市場和尚不能滿足這種需求的服務機器人產業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因此,如何讓商用機器人滿足市場需求成為考驗機器人企業的難題,而找準服務機器人商用化的痛點和難點則成為對癥下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