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指出,在接下來的十年里,人類在日常活動中與機器人互動的頻率將會發生爆發式增長。
在中國各地的倉庫里,數以萬計的機器人正在處理電子商務網站的訂單。去年的11月11日,中國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Alibaba)的電子商務機器人在24小時內處理了8.12億份訂單。
此外,在中國各地的工廠里,工人也正在被機器人取代。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富士康(Foxconn)在2015年更換了6萬名機器人員工。
去年,中國成功研發了自主式種植牙手術機器人,并且該機器人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手術。
市場研究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預計,從2018年到2023年,全球機器人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4.5%。
外媒指出,在未來五到十年內,機器人將有可能會重塑我們所知的一切,而這場革命的核心在中國。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2016年,中國每1萬名制造業工人中僅有36名機器人。相比之下,日本和韓國的這一比例分別為315名和478名。
但中國正在縮小這一差距。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每萬名產業工人的工業機器人擁有量要達到80臺,2025年則進一步提升到150臺。這意味著到2020年,中國每年將生產至少10萬臺工業機器人。
而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機器人總銷量38.7萬臺,同比增長32%,再創新高。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總銷量高達13.8萬臺,同比增長59%,韓國和日本繼續保持在第二及第三大機器人消費國的位置,銷量分別達到4.5萬臺和4.2萬臺,增速同樣是9%。
為什么中國專注于機器人技術?
美媒稱,制造業自動化需求不斷增長,而從根本上推動這一需求增長的是中國,中國經濟占全球經濟的比重不到15%,但它對自動化技術的需求是這一數字的兩倍多。
匯豐銀行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所有的制造業自動化需求中預計有近三分之一來自中國,其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為21%,而北美的增長率預計為7%。
目前中國占全球研發支出的20%,這一數字僅次于美國的26%。在人工智能(AI)領域,中國也排在第二位,在人工智能公司的數量和相應的融資金額方面僅次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