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東金融正式發布了一款機房智能巡檢機器人——京東智能巡檢機器人。作為機房和數據中心的“智能守護者”,京東智能巡檢機器人是京東金融進軍機器人產業的第一款產品,可實時保障機房穩定安全運行,提高機房和數據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時大幅度降低運維成本。
在正式發布之前,京東智能巡檢機器人在6.18期間已經在京東金融的機房和數據中心經受了嚴苛的實戰檢驗,從實際效果來看,與傳統人工巡檢方式相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真正實現了AI技術與傳統運維場景的無縫融合。
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的發展,IT基礎設施呈現爆發式的增長。目前,絕大多數機房的巡檢工作需要運維人員人工操作完成,通過各種表格記錄巡檢結果,巡檢時間長,人工成本高,巡檢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無法得到充分保證。與此同時,許多數據中心建立時間較早,設備已進入老化期,故障頻發,人工巡檢壓力極大,一般每個機房每天要巡檢2-4次。
在正式發布之前,京東智能巡檢機器人在6.18期間已經在京東金融的機房和數據中心經受了嚴苛的實戰檢驗,從實際效果來看,與傳統人工巡檢方式相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真正實現了AI技術與傳統運維場景的無縫融合。
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的發展,IT基礎設施呈現爆發式的增長。目前,絕大多數機房的巡檢工作需要運維人員人工操作完成,通過各種表格記錄巡檢結果,巡檢時間長,人工成本高,巡檢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無法得到充分保證。與此同時,許多數據中心建立時間較早,設備已進入老化期,故障頻發,人工巡檢壓力極大,一般每個機房每天要巡檢2-4次。
京東金融推出的智能巡檢機器人
據京東金融技術研發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京東智能巡檢機器人不僅可以完美替代傳統的人工巡檢,而且借助先進的深度學習算法、領先的機器視覺技術,徹底解決了人工錯檢、漏檢等問題。京東智能巡檢機器人真正做到了自動巡檢、人體追蹤與跟隨、數據識別與分析,解決了傳統人工巡檢的成本、效率、準確率、數據管理、人員安防等問題。據了解,機房管理人員只需一次手動操作,輔助機器人生成巡檢地圖,就可以自定義巡檢任務,包括巡檢時間、巡檢路徑等,之后京東智能巡檢機器人就會在設定的時間按照設定的巡檢路線進行自動巡檢,依靠靈活的機械臂升降系統,對0-220cm高度范圍的設備進行逐一掃描和檢測,“讀懂”設備狀態及編號,并實時記錄。通過集成動環監控、運維管理、資產管理、機器人巡檢四大核心系統,構建了智能化、立體化、多維度的智慧運維時代整體解決方案。
京東智能巡檢機器人集成了六自由度可升降機械臂、視覺檢測相機、深度攝像頭、紅外熱成像儀、溫濕度傳感器、激光雷達、超聲波傳感、聲光報警等多個工作單元和傳感器,結合OCR識別、人臉識別、ReID識別(行人再識別),RFID識別(射頻識別),UWB定位,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導航等領先的技術,機器人能實現自動導航與避障、自主充電、環境溫濕度檢測、設備編碼識別、設備指示燈識別、設備故障碼識別、環境異物識別、人員身份驗證、引導和跟隨等功能,并可通過實時數據傳輸,在巡檢管理后臺進行遠程監測和結果查詢。
談起研發智能巡檢機器人的初衷,京東金融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東金融在AI及大數據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尤其是在人臉識別、OCR識別等方面處于國內頂級水準。因此,京東金融進入機器人領域,一方面是為了給自身在AI、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積累找到一個綜合性的載體,不斷創新突破;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為更多用戶提供智能化的企業服務。
京東智能巡檢機器人屬于專業級服務機器人領域。據易觀發布的《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趨勢預測》顯示,2018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2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2%;2019年則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市場規模可望達到158.4億元。易觀認為,專業級服務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最佳載體,專業級市場將成為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增長的主力,是潛力巨大的藍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