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 王博文
據查,在2018年,海康威視的總市值已經達到了3400多億元,什么概念呢?這數額全換成1元硬幣,夠繞赤道21.25圈。其子公司海康機器人,起步于海康威視的機器視覺業務部,一方面依托母公司人力、技術方面的深厚積累,另一方面自己也積極排兵布陣,厲兵秣馬,不斷取得業務進展,受到廣泛關注。
那么,作為海康威視的嫡系子公司,海康機器人有著哪些優勢?海康機器人又是如何利用這些優勢的?海康機器人在產品研發、應用、創新思路上有過哪些探索?面對群雄并起的市場,海康機器人如何布局?對火熱的泊車機器人,海康機器人又有哪些思考?為更好了解海康機器人以及市場動態,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記者深入海康,采訪海康機器人副總裁吳堯先生。
圖: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吳堯
精心:厚積薄發,植根專業技術積累
海康機器人公司,起步于海康威視的機器視覺業務部,與海康威視萬余人的研發團隊及海康研究院進行技術共享,這其中包括圖像傳感、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尖端技術。站在巨人肩上的海康機器人也因此有著很多公司所不具備的優勢。
了解海康威視的都知道,海康威視一直都是打技術牌的。在逾26000名員工中,研發人員和技術服務人員占比達50%,超過13000人(截止2017年末數據),每年研發費用占公司銷售額的7-8%,絕對數額占據業內前茅。這過萬的研發團隊以及海康研究院都會對子公司進行技術共享。光這點,海康機器人公司的底子就厚實的很。
千人自有團隊,80%為研發人員
同時,除去母公司帶來的技術底蘊,海康機器人也主動傳承了海康威視重技術的優良傳統,近1000人的海康機器人公司,研發人員約800人,研發人員占比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這約800名研發人員中,有眾多來自于中國知名學府的博士、碩士,和來自業界從事圖像處理、模式識別和機器學習算法的專家。
戰略清晰,市場目標明確
依托海康威視在視音頻、成像采集與核心算法等領域的技術積累,海康機器人定位明確,將自己的戰略寫的明明白白“主攻智能制造、開拓機器視覺、移動機器人以及行業級無人機等業務領域”。
借助海康威視的平臺優勢,海康機器人大步邁進,不斷豐富產品線,布局相關領域。近些年,海康機器人在市場活動方面高度活躍,根本也來自于此。同時海康機器人制定自身策略也穩扎穩打,認準市場方向后可深扎根。
從關注市場、著手研發至今,在激烈的市場博弈中,海康機器人是如何打好手中牌的呢?
專心:專注自主開發,打造性能可靠產品
進入市場至今,海康機器人全面發展:針對廠內物流的智能倉儲機器人,針對小件包裹的智能分揀機器人,可自動接駁產線的智能搬運機器人以及智能泊車機器人,并自主研發相關系統,從而具備了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
圖:海康威視移動機器人的多樣化產品
而在去年,海康機器人又推出了采用激光SLAM導航技術的復合型機器人,以及無人叉車。借助SLAM技術,機器人可實現環境認知,客戶無需預先構建地圖,進一步減少了部署和改建成本,在較為復雜多變的內物流場景下,會有很大的發力空間。
圖:海康威視搬運機器人-叉車系列
海康機器人大步伐前進的同時,產品的幾大核心優勢不容忽視:
其一,海康較早從事“視覺”導航式移動機器人的研發,導航技術成熟,機器人定位精度高,采用多種方式(安全激光器、超聲、聲音提醒等)保證安全。
其二,自主研發的機器人調度系統,可實現成百上千臺移動機器人的最優路徑規劃。該系統可對接倉儲管理系統、MES、ERP等系統,實現真正智慧化生產管理。
其三,過硬的質量把控,去年,海康機器人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建立了百級凈化車間及生產管控系統。此外,海康還建立了完善的產品回溯系統。可以說凡是性能有關、質量有關、可靠性有關的方面,海康機器人在市場上都占有領先地位。
基于此,海康機器人擁有眾多行業開拓性創新之舉。如將二維碼導航應用在工廠內物流中。二維碼導航代替了磁條導航,給整體方案賦予了更高的柔性,同時相比較激光導航又更為經濟,屬于在穩定、柔性、價格中的良好探索。
圖:二維碼導航的海康威視倉儲機器人
有技術、保質量,海康機器人還有長足的市場優勢:海康威視在中國大陸35個城市設立分公司及售后服務站,且海康機器人自身也已有11個辦事處,在境外,再借助海康威視37個分支機構(截止2017年12月30日)海康機器人可國內外兩手齊抓,迅速拓展市場。
傾心:深度探索行業需求,打造標桿示范案例
目前,海康機器人的產品已在眾多行業落地。“海康機器人希望深度探索細分行業需求,直擊行業痛點,挑戰現存難點,打造各個行業的標桿示范案例,為行業的積極發展貢獻正面力量。”吳堯表示。
倉儲機器人:千臺調度系統成熟運作
倉儲機器人領域,海康機器人的經典案例在于桐廬基地近800臺AGV協同作業的項目。
海康機器人桐廬基地視頻
該項目共對桐廬基地4個原材料庫,1個半成品庫,2個成品庫和6個工廠車間進行改造,投入近800臺倉儲搬運機器人,可實時管理超8萬條SKU,為日產值近億元的工廠提供了強大的倉儲和生產物流支持。其中,在超過5萬平米的成品物流中心配置了超過160臺倉儲機器人,實現每天5000單、超過1萬箱貨物的出庫。與之前人工庫作業相比,使用智能倉儲機器人后,成品庫節約人力約58%,作業效率提升84%。
吳堯先生向記者表示,智慧物流的概念已逐步普及,投資圈也非常看好,這是好事情。但在當下,確實要探索更多領域的應用,讓新概念、新技術、新產品落地實施,通過定制化方案,深耕行業應用。不僅僅是電商物流行業,還有3C、汽車制造、零售、食品飲料、光伏、醫療、煙草、服裝、金融等行業都是可以拓展的領域。
海康機器人已成功開拓更多細分行業。如傳化物流集團傳化云倉杭州智能一號倉中,引入了海康威視智能倉儲機器人和智能倉儲管理系統(iWMS),相比人工庫,作業效率提升5倍以上,人工成本下降15%-30%。
圖:海康機器人倉儲機器人系列
金融行業,湖州安邦智慧金庫實現庫區半無人化,有效防范人員道德風險,通過庫區款箱機器人自動搬運,入庫時間縮短50%以上。
汽車及零部件行業,海康機器人在華域視覺武漢生產基地,投入使用近百臺海康威視智能倉儲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每天總共行走超過1000公里路程,為工廠24條產線提供強有力的倉儲物流支持。
泊車機器人:機遇與挑戰并存
除了倉儲機器人的探索、實踐,海康機器人在泊車機器人這一塊也有很足的心得。2016年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海康威視的泊車機器人著實受到了世界的關注。但就泊車機器人的現狀,海康卻不是盲目自信,反而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在海康看來,大都市停車難問題與日俱增,需求會推動市場發展,而提升停車場空間利用率,提升停取車效率是解決停車難的關鍵。
面對火爆的泊車機器人市場,吳堯則表示,現階段泊車機器人廠家雖然多,但實際案例并不多,還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目前,市場上的泊車機器人設計都有不同的難點,如托板類泊車機器人,自重高,對電梯、場地要求很高;梳齒類則需要打梳齒架,對地面平整要求高。
同時吳總還說道,泊車機器人單車出入時間為兩分鐘,速度極快,但考慮到停車場周邊交通以及停取車高峰期車輛并行等問題,機器人停車庫的整體方案還需要做定制化調整。綜合來說泊車機器人規模化應用的路還很長,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踏實地解決問題。
也正是出于對實際問題的了解,坦率的面對,海康機器人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今年杭州湖濱銀泰的泊車機器人項目也將落地。
2018年,海康機器人對行業充滿信心
最后,海康機器人認為,中國移動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充滿了市場機遇。目前,國內人力成本以8%左右的速度增長,移動機器人價格隨著規模化生產在降低。機器人成本回收期已經小于3年,“機器人換人”成本形成經濟性“剪刀差”,這種情況有望帶動移動機器人需求進入爆發拐點。
海康機器人致力于集結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的力量,幫助企業完成內物流環節的轉型升級,在技術、研發、質量控制、營銷服務等多方面繼續深入布局。海康很高興,在行業中有志同道合的伙伴,相互取經,共同進步,希望能一同將技術更好服務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