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 王博文
2018年5月24日,常林集團發布公告宣布6月1日開展公開競標,為常林集團及關聯公司等19家公司的破產重組招募投資人。
常林集團是做什么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需要太多關注。但就是它,以深入科研形象示人,8年期間獲得補助15億元,結果卻是以“資產總額評估為44.29億元,負債總額為66.93億元”走上了破產之路。
假研發、真騙補;假發展、真破產
管理不善也許是一部分原因,但是其所作所為,就讓人為它的破產拍手叫好了!
據悉,2010至2016年,常林集團至少申報了30個項目。其中,獲得國家??钯Y助項目至少13個,累計獲得國家專款支持資金近15億元,年均2.5億元。
看似走研發路線,撐起中國科技顏面,背后的所作所為卻是——三名原常林集團員工表明,技術是抄日本過保護期的專利。原常林集團戰略事業部的高管曹軍甚至直言:“這個泵是將日本川崎的泵的油漆涂掉,換上中川的標牌就通過了鑒定?!?/p>
曹軍口中的“這個泵”曾被捧為“填補國內空白,與國際同水平”的“中國造”,受到國家扶持。騙補之舉,可恥至極!與小偷無異!
山東常林走上絕路也給所有企業敲響了一記警鐘:扶持只是一根拐杖,真正能走多遠,還是看企業自身。
常林之舉,并非特例,騙補存在于各行各業中。如2003年的“漢芯事件”,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雇人把從美國買來的芯片原標志磨掉,加上自己的標識命名“漢芯一號”,騙取上億科研基金,所謂高科技突破成為行業丑聞。
再比如,2016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新能源騙補,93家新能源車企有72家在騙!
今年新能源車之王比亞迪一季度業績一出更是炸了鍋!一季度利潤1億元,除去國家一季度補貼的6億元,季度暴虧5個億!沒了補貼,企業的遮羞布都沒了,就像在裸奔!
騙補竟成行業潛規則,讓人不禁納悶這個行業是否出現了一種畸形的心理——“能騙補是企業有本事,拿不到補助的企業都是能力不足”?!如果真這樣,簡直是脫褲子上吊——死不要臉!
山東常林、比亞迪都證實了一個道理:依賴補貼、不思進取的后果必然是企業的內部崩塌!
作為騙補風口浪尖的機器人產業,在這過程中更應該吸取教訓。
機器人行業亂象+變化+2018年政策
亂象
早些年,機器人行業遭到眾多媒體口誅筆伐,如英文版《南華早報》指出,中國機器人行業“企業靠著‘詐騙行為’和‘非法關系’取得地方政府大量補貼情形普遍,根本就是補貼吹起的‘大泡沫’”。
業內人士義憤填膺,更是直言“一個公司每年或可申請10臺(套)補貼,企業賣出100臺賺的錢不如人家補貼10臺的”。結果,機器人行業出現“機器人產業重復建設”,“機器人產業高端不足、低端化嚴重”,“國內機器人產業市場份額低、利潤低”等一系列問題。浪費了有限的財政資源。
變化
意識到這些問題,國家也采取應對措施,發布了相關通知、要求,如工信部的《工業機器人產業規范條件》,財務部的《關于規范機器人產業補貼有關問題的通知》等。
就此,行業內也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議 。
首先,防范機器人產業盲目擴張、防止產能過剩;其次,實現產品層次化,提高部分準入門檻,發展全面的產業結構,推動中高端機器人發展;最后,機器人行業應該加強行業自律,共同建立行業規范、標準。
機器人行業呈現良性的發展,出現一批如新松、埃夫特、新時達、翼菲、勃肯特等各種類型機器人企業,逐步推動高端科技的發展。
2018年政策
工信部2018年工作計劃依舊以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為主色調,將新遴選100個左右試點示范項目,開展基礎共性和行業應用標準試驗驗證,制定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規范條件,同時加大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民爆等重點行業智能制造推廣力度。
省份 | 政策 | 政策對象 |
海南 | 《海南省新型工業及信息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 | 涉及智能終端、3D打印、機器人、工業云等新型領域 |
廣西 | 《廣西關于貫徹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實施意見》 | 多行業,如:汽車、機械、有色金屬、食品; |
廣東 | 《佛山市推動機器人應用及產業發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 | 到2020年,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產值突破12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 |
福建 | 《關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 重點研發智能機器人控制器、伺服驅動器、減速器等高性能機器人核心零部件。 |
江蘇 | 《江蘇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意見》 | 發展焊接、裝配、噴涂、搬運、檢測等智能工業機器人; |
山西 | 《山西省制造業振興升級專項行動方案》 | 發展智能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硬件等智能產品。 |
河北 | 《河北省加快智能制造發展行動方案》 | 支持發展焊接、切割、噴涂等工業機器人 |
遼寧 | 《遼寧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 培育新一代工業機器人、智能特種機器人。 |
黑龍江 | 《黑龍江省人工智能產業三年專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 | 引導具備一定先發優勢的成套裝備、機器人、汽車等骨干企業,率先向同行業和產業鏈配套環節輸出標準化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打造以行業云平臺為支撐的智能互聯工廠。 |
圖: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總結提供各省市2018新增政策
由上可見,國家對機器人行業有著“望子成龍”般的期盼,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不過數年,猶如幼兒,政策扶持給了行業蹣跚前行的力量,企業若以偷奸?;瑏慝@取非法的利益,而不抓住契機扎實底子、好好成長,未來也如無根之木一推就倒!
須知時間可以見證真相,我們也會看清禮炮為誰而響,喪鐘為誰而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