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 彭晴
在國內AGV市場打得一片火熱之際,有一批企業已經成功的將生意做到了國外,海外項目的接連落地讓我們看到了國產AGV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正在逐步提升,但欣喜之余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海外市場的開擴并沒有那么簡單。今天,我們就來淺談一下國產AGV逐鹿國際市場的喜與憂。
國產AGV最早出口海外可以追溯到2007年,新松贏得了通用汽車的全球招標項目,獲得了移動機器人AGV采購訂單,成為通用汽車全球合作供應商。打破了移動機器人只有進口沒有出口的先河。
而近年來,隨著國內AGV行業的不斷發展,國產AGV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去年,極智嘉(Geek+)宣布位于日本的ACCA項目正式落地,標志著Geek+正式進入日本市場。本次Geek+海外項目的用戶ACCA是日本一家知名的電商服務企業,為客戶提供完善的端到端第三方電商服務,主要面向時尚行業。
國自機器人也聯合美國巨星與美國史泰博公司正式簽署《機器人服務協議》,將在未來5年內,為史泰博倉庫提供全新的智能倉儲機器人系統。史泰博公司是世界五百強的辦公文具巨頭,其首個大型倉庫——明尼蘇達智能倉儲項目正是采用了國自全新的STARSYSTEM系統進行實施。
國自AGV在史泰博倉庫的應用
同樣,在去年奠基的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臺)位于吉隆坡機場的中國境外首個超級物流樞紐中,菜鳥啟用了由快倉生產的AGV機器人,開啟了東南亞智慧物流的新階段。
井源機電去年也承接了森麒麟輪胎泰國工廠AGV運輸項目——這座輪胎行業最先進的現代化工廠的自動化物流規劃建設,提供了煉膠、部品、成型工藝間自動化物流,以及硫化車間模具的自動搬運、存儲、管理。
華曉精密目前已在日本設立子公司,并與日產雷諾聯盟、NEC、東方馬達等開展廣泛技術合作,產品遠銷法國、美國、墨西哥、巴西、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家,出口量占總產品量的三成多。
艾吉威也已成功牽手歐洲最大家用電子產品與電器制造商土耳其VESTEL。
一家家AGV企業接連走向海外,盡管項目遍布各處,但產品應用領域大多都集中在汽車和電商以及3C行業,汽車行業是AGV應用最早也是最廣泛的領域,一些老牌企業大多深耕于此,例如新松跟華曉。而電商跟3C行業的AGV應用則是最近幾年才興起,國內一些創興公司則大多集中在此。尤其在電商這塊,國內外起步時間相差并不大,亞馬遜在2014年開始在其智能物流體系中使用Kiva機器人,而得益國內電商的快速發展,國內智能倉儲物流也在加快前進,這兩年隱有后來趨上的趨勢。
當然,AGV的走出去讓我們看到了國產機器人的發展速度,但撥開繁華之后,我們應該看到,國內AGV企業在走向國際市場時還存在一些制肘。
首先,核心零部件缺失。
提起國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似乎是一個永遠也繞不過去的坎,目前國產AGV主要部件基本上處于起步階段,與國外產品相比有一定差距,所以多數的AGV企業以采購國外品牌為主,這就造成了AGV產品成本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其次,起步晚,項目經驗相對較少。
國產AGV正式落地應用是在1992年,而在美國,AGV早在70年代就開始規模化應用,盡管近幾年我國AGV行業發展迅速,但這幾十年的差距并不是一夕之間就可趕得上的,且大部分AGV企業多為創業公司,本身成立沒幾年,項目經驗也不多,在國際競爭中是比較吃虧的。
再次,國內外環境差異。
各國政策、語言甚至時差的不同都會導致企業在實施海外項目時遇到問題,且AGV項目的實施并不是一次性的,它可能還涉及后期的維護檢修方面,所以會比較麻煩,現在一些公司選擇在國外設立辦事處和分公司能比較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但還只是少數。
長久以來,機器人市場的“國產化”始終是個難題,而能夠走向海外市場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國產AGV企業的走出去讓我們看到了機器人從細分領域突破的曙光。但要想實現真正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