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和專注才是機器人企業發展的關鍵
機器人行業發展最核心的關鍵點是人才。與其他傳統行業不同,機器人是依靠研發積累和科技創新才能取勝的行業,所以人才是根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說:“這方面美國做的非常好,我國目前也非常重視,已經出臺了相關人才的政策。”
根據工信部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將達到100萬臺,工業機器人應用人才需求量將達到20萬左右。高技能人才缺口將逐年加大。而國家的機器人發展產業規劃已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6大保障措施之一。
目前已經有部分高校與機器人產業進行了對接,能相對緩解人才緊缺的狀況,為以后機器人行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一種新的模式。
王田苗說:“北京海淀就聚集了中國最優秀的人才資源,八大院校和中科院都集中在海淀,表明我國已經開始注重人才的培養和積累了。”
而人才對于行業發展的推動和科技經濟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與研發方向,而這一點的前提是人的專注以及企業的專注。
王田苗說:“基礎方向的人才有一個特殊的特質,就是不需要和經濟價值以及產業化掛鉤。只需要純粹的保持好奇心,靜下心來做研究,就有可能發現一些具有行業顛覆性的新技術。在這一點上,現在的年輕人還是不錯的,不僅勤勞,而且聰明。所以在這方面,我相信未來中國有明顯的后發優勢。而工藝技術方向的人才,則需要專一、專注。專注于產品,不必理會外界紛擾。圍繞產品的制造工藝和服務方向做改進。推動技術經濟的產業發展。”
避免大環境熱潮,打造高精尖水平
這種大環境的市場形勢和時代背景既是企業發展的機遇也是挑戰。大的發展浪潮來臨時,只有沉下心專注于產品品質的企業才能在大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
因為中國市場大,區域發展不平衡,所以很多企業需要前沿技術來提高產品競爭力,幫助企業快速發展。另外,面對這種全球化的浪潮,“中國有些企業比較急功近利,比較浮躁。”王田苗說。這就意味這某些企業并不能專注地去開發出有創新性的技術,無法表現出作為機器人核心的最優秀的技術。一旦失去服務的空間則很難再跟上,品牌必定會受到影響。
王田苗說道:“提升品牌競爭力可以著眼于兩個方面。第一,可以圍繞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從高質量、高效率的需求方向入手,打造柔性、定制化的機器人。第二,從個人需求方向入手。在這方面,服務機器人、協作機器人是代表。醫療、康復、老人陪護等等緊抓社會問題,市場前景廣闊。甚至還有直指交通擁擠的智能汽車等等。”
行業規模依然有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