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戰略機器人全媒體 王博文
《日本經濟新聞》以廣東省“小型機器人”為例,寫到“在廣東的機器人市場,不僅有日本、歐洲的大型廠商,還有四五十家中國當地企業爭奪市場份額”——以此說明中國是機器人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之一。
然而激烈的競爭并沒有阻擋大企業入局的熱情,我們來看看2018年的世界500強中國企業有哪些入局機器人產業。
120家中國企業上榜世界500強,一成入局機器人行業
2018年7月《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中國上榜企業達120家,接近美國的126家,數量第二,遠超第三日本52家一倍之多。那120家企業中,又有多少做機器人呢?
1、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排名24——熄燈工廠
富士康的“百萬機器人計劃”雖然沒有達成,但月產千臺不是問題。
在今年2月,富士康就已在中國制造基地部署了6萬臺機器人(磁導航AGV、六軸、并聯、SCARA)。
2015-2017年工業富聯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的銷售收入為9.34億元、6.51億元、9.66億元——富士康相關高層公開發言:工業數據采集和人工經驗轉移是最大挑戰。
2.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排名72——5G通訊
華為除了自身對機器人的使用需求外,更多關注在機器人產業上游領域,如5G通訊,現已在AGV機器人領域嘗試布局。早在2017年華為就聯合KUKA展示5G工業機器人。
3.京東集團:排名181——移動機器人
由“京東物流實驗室”進化升級的“X事業部”專注于物流領域的機器人應用,如配送機器人、AGV以及delta揀選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等。此外,京東還與國內知名機器人企業新時達、埃夫特、科大智能等有過關于機器人的相關合作。
4.阿里巴巴集團:排名300——服務機器人、AGV
阿里巴巴AI實驗室前不久推出了“天貓精靈太空彈”“天貓精靈太空梭”——前者為酒店管家,后者主要偏重專有服務行業,如醫院。這兩款機器人都側重于人機交互功能。
而AGV領域也是阿里巴巴的重要方向,菜鳥網絡2017年3月投資快倉智能倉儲機器人5億元人民幣。
5.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排名323——收購庫卡、建機器人基地
美的也許是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入局最深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了,292億元收購庫卡94.55%股份,又計劃在順德建占地1200畝的“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預計2024年產能達到7.5萬臺。
6.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排名331——AI解決方案
其實早在今年3月15日,騰訊就發布消息成立機器人實驗室“Robotic X”與AI Lab成為騰訊AI產業雙基礎支持部門。
9月27日,騰訊叮當與優必選合作推出智能便攜式機器人悟空,注重交互,具備物體識別、繪本識別、語音交互、表情系統、機器控制、感應控制、人臉識別等功能。
7.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排名353——800億、博智林機器人
碧桂園計劃5年內在機器人領域至少投入800億元,并簽約順德打造10平方公里的機器人谷,全資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計劃引入萬名全球頂級的機器人專家及研究人員。計劃在“建筑、裝修、機器人餐廳、智慧家居、現代農業、醫療”等領域。
8.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排名369——熊貓電子裝備
南京熊貓電子裝備有限公司隸屬于南京熊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而熊貓電子股份又屬于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都有所涉及,在3C、教育、軍工、新能源、物流倉儲、工程機械、醫藥等行業都有應用。2017年熊貓機器人和智能工廠業務訂單總額20億元左右。
9.蘇寧易購集團:排名427——AGV機器人
蘇寧自身也在積極改造自己的物流倉儲板塊,可以說國內前五的自動化物流基地內必定蘇寧。高舉科技大旗的蘇寧率先打造了“無人軍團”——無人機、AGV機器人、無人重卡、無人車等產品,當然這些產品主要還是供應內需。
10.首鋼集團:排名431——合作安川、系統集成商
首鋼與日本安川電機共同投資成立“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工業機器人銷售、系統設計以及售后。在汽車零部件機器人焊接系統應用集成技術上領先,國內市場占有額高。
11.青島海爾:排名499——服務機器人
3月6日,海爾宣布針對普通家庭的服務機器人戰略,正式進軍服務機器人領域。并且與軟銀合作,將軟銀的“Pepper”引入中國市場。目前海爾已經研發推出掃地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等相關產品。
(歡迎補全更多企業信息)
國內近一成的世界500強企業入局機器人,是否可證機器人前景光明?國外看好機器人行業前景的也不少!入局機器人企業的有豐田企業、蘋果、三星電子、亞馬遜、本田、通用電氣、施耐德電氣、ABB、東芝、三菱電機、佳能、高盛、韓華集團、LG電子、英特爾、松下、索尼、軟銀集團、日立、博世集團、西門子等企業。
據IDC發布《全球商用機器人支出指南》顯示,在2021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額將要達到746億美元。而《參考消息》同樣指出,在2020年中國將占到世界工業機器人銷量的四成,中國市場對機器人的需求旺盛,相信不單單是上述企業,越來越多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會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