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缺口拖行業后腿
據2017年政府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2020年我國機器人產業人才缺口預計達到300萬,2025年將擴大到450萬。同時,據《人民日報》2018年1月份報道,我國機器人相關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也已超過500萬,供求比例僅為1:10。
然而人才缺口的產生,并不是因為我國沒有充足數量的機器人專業人才,而是人才都集中到了理論研發領域,相反我國企業需要的卻是機器人應用型人才和服務型人才。因此,當前我國的人才問題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方面是需求領域的人才儲備和培養不充分;另一方面則是人才流失現象過于嚴重。
誰能來主導人才培養
綜上所述,面對嚴峻的人才問題,我國要想推動機器人產業成熟發展,就必須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并鼓勵產學研政合作開展機器人學科建設,完善領域學科布局,加強產業人才隊伍構建。那么,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學校和政府部門,誰又能成為人才培養的主導者呢?
從現實角度來看,政府應該是引導的一方,企業和學校是積極實行的一方。在政府政策的規劃指導下,我國高校通過建立機器人相關學院、專業,探索人才教育模式構建,同時,校企間廣泛通過交流合作,打破校園與市場間的需求壁壘,培養人才教育的相關生態。
當前,以英特爾、騰訊、科大訊飛等國內外龍頭企業為主導,已經結合高校建設了不少人工智能學院和機器人培訓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專業人才。憑借著在資金、技術和市場需求方面的顯著優勢,企業往往能夠成為更加主動的一方,其無疑是人才建設中的主導者。
人才培養是一個漫長而持久的過程,而身為主導者的企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又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未來,企業只有加強產學研的合作開展,做到產教融合、理論與實際結合,才能逐漸將巨大的人才缺口給填補上,才能有效推動企業自身和行業的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