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卡爾·本茨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輛內燃機汽車后,汽車就與人類的生活變的密不可分,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的汽車產銷量飛速增長,一躍成為汽車大國。根據2019年1月12日,公與安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小汽車保有量相關數據顯示,全國小汽車保有量已突破兩億。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與增長和城市土地空間有限等問題,不可避免的帶來了城市停車困難的痛點。此同時,在整車物流調度管理場景中,由于現有人工操作的高昂運營支出及風險,對于自動化智能化整車管理的需求也日漸突出。
便捷停車,智慧賦能
各方企業都在積極探索解決方案。目前主流的解決方案包括:停車場智能化改造、智慧道閘、智能鎖/車位共享、停車管理/車位管理軟件、停車機器人/立體停車設備等。這些方案也是各有所長。
傳統的停車場或車庫只能通過不斷擴大占地面積來增加停車位。但往往因為停車場或車庫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設計好結構,從而無法改變大小,或者因為高昂的地價而導致成本激增。在這樣的背景下智能機器人停車應運而生。智能機器人停車具有增加額外停車位、柔性化布局、場地零改造、與收費管理系統結合、停車更便捷等特點,從本質上增加了車位與車位的使用效率,為解決城市停車難與整車管理的問題提供了新方法。“智能停車機器人將顛覆傳統的停車方式與整車管理方式。”麗亭智能CEO姜鈞在采訪中說到。
智能停車使用的機器人一般采用AGV機器人,AGV是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的縮寫,意即“自動導引運輸車”,在國外有較早的起步和應用。第一輛AGV誕生于1953年,它是由一輛簡易的牽引式拖拉機改造而成,經過60多年的發展,AGV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發展最為迅速,應用最為廣泛;在亞洲的日本和韓國,也得到迅猛的發展和應用,尤其是在日本,產品規格、品種、技術水平、裝備數量及自動化程度等方面較為豐富,已經達到標準化、系列化、流水線生產的程度。在我國,隨著物流系統的迅速發展,AGV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展。近些年,AGV與停車場的結合興起,催生出一批智能停車機器人公司,開發了不同技術路線的AGV停車機器人及自動泊車管理系統,迅速在機場、商業區取得示范性應用。
目前,在德國的杜塞爾多夫機場已有智能停車機器人項目的實際落地應用,機場采用了德國Serva Transport Systems GmbH公司開發的RAY自動泊車機器人及自動泊車系統,停車場共有249個車位,配套6個汽車交接站和2臺停車機器人,比原來增加了50%的停車數量,現已更名為頭等艙停車場,乘客只需將車子駛入停車場的汽車交接站,然后手機掃碼取電子憑證,智能停車機器人將會根據中轉站掃描汽車傳回的數據參數,自動調節尺寸并將汽車抬起放入指定車位,十分便捷。在德國奧迪集團位于英戈爾施塔特的全球總部汽車調度管理倉庫項目中,22臺RAY機器人每天24小時不間斷運行作業,全自動智能管理調度管理超過4000臺車次的存放與發出。
麗亭智能科技CEO姜鈞告訴億歐智慧城市,目前麗亭智能已與德國Serva公司全面合作將RAY智能停車機器人系統帶來國內及亞太地區。相比于傳統停車方式及汽車管理方式,RAY智能停車機器人系統擁有六大優勢:
1. 同面積增加60%停車位:RAY智能停車機器人系統采用多層排列布局停車位,大大增加空間使用率。相比于傳統普通停車方式,由RAY機器人進行自動停車,僅需預留機器人通道根據車輛尺寸分配停車位;改變汽車以往停放布局方式使車輛周圍緊密排布,在同樣的面積空間內可增加高達60%的額外停車數量。
2. 柔性化布局:根據場地需求及項目計劃設計,可分區域、分階段進行投入應用;應對實際項目流量變化,可靈活調整增加機器人或各配置數量;與升降電梯相結合,系統智能調度汽車或機器人多層停車解決方案;靈活柔性設計連接交車、停車及取車區域,實現異地停取車;全方位滿足各種場地與場景應用需求。
3. 場地零改造:在原有的停車場上無需土建改造、無需安裝鋪設軌道、無需托盤或安裝梳齒裝置,可直接安裝RAY機器人系統。
4. 智能調度管理:系統可實現可視化實時監控管理,可隨時進行車位管理、停取車任務管理、機器人調度設置。
5. 快速安裝應用:安裝調試過程簡便高效,可快速交付投入使用
6. 舒適便捷的停車體驗:整個停車過程方便快捷只需將車駛入交接站,手機掃碼打印憑證,十分快捷。
萬億市場,征途浩瀚
“智能停車機器人在國內外應用是有差別的,國內的各方面流量遠大于國外。”姜鈞提到。麗亭智能在即將國內落地的大興國際機場停車場項目中,結合了國內人流量大,人流成波峰波谷的規律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使大興機場項目更貼合國內場景的使用需求。姜鈞還表示目前國內智能停車機器人企業真有實際項目落地的比較少,停車機器人行業仍處于前期探索發展期,麗亭智能RAY智能停車機器人系統擁有超過五年實際落地的經驗,姜鈞希望能把這項應用及技術帶回國內,也希望北京大興機場項目能是個很好的開始,推動國內智慧停車機器人行業的進步。據了解,麗亭智能的其他項目也將陸續落地,合作方場景包括樞紐、綜合體與汽車調度管理等。
國家對智慧停車行業十分重視,早在15年發改委就在《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到,要求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在智能化停車建設方面,大力推動智慧停車系統、自動識別車牌等高新技術的應用,積極引導車位自動查詢、電子自動收費通行等新型管理形態的發展,提高停車資源的使用效率。
無論從政府角度出發還是從民生角度出發,智慧停車的市場都具有廣大的前景,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智慧停車已成為各地政府、企業和民眾多方共贏的必然選擇,也是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升城市形象、推動產業升級和促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必經之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慧停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僅為14.5億元,到2016年我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已增至62億元。截止到2017年我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達到了80億元。隨著后期城市停車難、停車貴等問題凸顯,智慧停車將成為城市發展的主要需求。預計2018年我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將突破100億元。未來幾年,市場規模以20%左右的速度繼續增加,并且預測到了2020我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54億元。
面對如此大的市場,姜鈞表示,智能停車機器人也有別于傳統的智慧停車行業,傳統的智慧停車行業只是實現了自動化繳費這一基本功能,而智能停車機器人能通過合理布局使停車位數量和使用率增加,是實實在在解決了停車的剛需問題。雖然智慧停車機器人行業現在暫時面臨著成本較高的問題,但是姜鈞指出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產品的不斷升級迭代及供應鏈的不斷優化,這一問題將變得很好解決。
姜鈞對于未來的市場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也希望借助于資本的力量,將這項技術應用在更多的場景與項目中。他希望麗亭智能能隨著智慧停車行業與工業自動化行業的發展,一起為人們及客戶帶來更多價值與便捷,切實解決停車困難與汽車管理困難這些痛點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