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時代大數據全面多領域變革的來臨,除了帶來更快的網絡速度,生活生產智能化也將隨之突破一個新的水準。不斷發展的科技需求,以及日益增長的優質客戶物流訂單,必然要求物流科技同步發展并提升,也意味著我們需要建立更加快捷高效的管理運營模式。
為提供更加精準的個性化、定制化物流服務,迎接即將到來的5G浪潮,在Great China CEO Steve Huang 和Head of SOD Timothy Cheng的牽頭帶領下,我們主動提議,引進先進自動化技術,建成了DHL&華為中國區智能物流中心。
在新一代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浪潮下,DGF揮手作別傳統的模式,成功跨入了工業4.0時代。與傳統的物流倉儲設施相比較,自動化智慧物流倉儲在保證同等儲存能力的條件下,可至少節約70%以上的土地和80%以上的勞動力,并做到更加的快捷高效。
之所以稱為“智能倉庫”,在硬件上,我們做到設備升級,投入了立體貨架、動態多元多向分揀線、混箱型拆垛、堆垛機械臂等智能設備,減少人工操作,降低出錯率。
在軟件上,我們更以先進的IT為驅動力,獨立開發了強大的智能管理系統,使之與硬件同步配合運作。整體來說,項目的獨特優勢在于:
1.由傳統的“推動模式”、改為“拉動模式”
傳統的倉庫操作模式通常為“推式作業”,即在貨物到達后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比較被動,效率也很難有大的提升。
如今,我們建立了與華為EDI系統端到端的數據對接渠道,實現了前端數據的提前獲知,由系統分析當前資源以緊密配合貨到倉之后的每個物流環節,進而實現從收到發的全周期時效管控和全要素資源調度。同時,配合‘場地管理’和‘預約’,根據KPI要求和效率要求,從發貨出庫需要,拉動前端的備貨,揀貨,流通加工等工序,把庫內的每個操作環節更加緊密的聯動起來,提升作業效率。
未來,通過與外倉協同聯動作業,進一步提升整條端到端的時效。
2.使用動態多元多向分揀線
如今市場上的自動化倉庫均采用靜態分揀線,需要足夠大的場地來容納多條分揀線,且如需更改某條分揀線時,其他分揀線也須暫停工作。
基于市場上靜態分揀線的運作模式,我們大膽地做出了新的嘗試:套用動態多元多向分揀線。當某一分揀口完成一個POD的任務后,會根據系統指令自動調整為下個POD任務,使每個分揀口能靈活的調動,不受限制。從原需幾十條分揀線完成的操作,到現在僅需幾條即可完成,這大大減少了空間需求及人員需求。
3.適用場景多樣
與快遞包裹不同,貨運的服務要求多樣,既有到貨即發,也有等待其他貨物的齊套和暫存的功能需求,這其實對于智能物流中心來說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當中會涉及到許多邏輯的考慮和校驗;一個小的改變,就有可能影響整體的效率及能力。為滿足多樣的復雜場景,相比于一般的工廠式智能倉庫,我們對于系統的智能程度要求會更高,也意味著智能倉庫需要更多的能力去應對不同的操作場景,同時所產生的效能會更大。
物流業的每一天都因智能化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DHL站在物流業的前端,必然積極迎接并擁抱科技的日新月異。智能化對于DHL而言,不僅僅是一個愿景,更是一個勢必發展的既定事實,也是實現我們的口號——“卓越,只為送達”的必經之路。智能化將我們的運營帶來附加價值,而對于客戶而言,智能化不僅帶來了生產力的提升,在智能物流中心里體驗到的創新科技也使他們對即將迎來的科技之戰倍感信心。
作者 | Rachel Chen
來源 | DGF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