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貝爾實驗室走出的黃曉慶似乎對此早有預見。2015年創建達闥科技之時,他便將這家公司定位為“云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當時的黃曉慶就秉承了這樣一個理念:用“通信”的方式做機器人,機器人的核心應該像路由器一樣。
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受制于機器人本體的硬件和處理能力,人們所期望的機器人智能是無法實現的。如今已成為機器人獨角獸企業的達闥科技在很早提出,將機器人的大腦放到云端,然后通過安全移動通信專網連接到機器人本體,這樣通過通信網絡獲得實時開放的數據中心和共享的知識庫,將能夠大大擴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

據介紹,云腦作為將視覺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和運動智能等能力賦予到機器人本體的指揮中心,是達闥各類產品及運行系統的核心處理中樞。基于云腦的機器人控制系統,可實現實時知識共享與同步學習能力,在高安全高可用的前提下,極大提高與完善機器人訓練與學習能力,為服務機器人的全球網路部署提供可能。
對于達闥科技的發展愿景,汪兵直言,達闥科技想做“機器人行業的中國移動,無可厚非的是全世界最大運營商”。
據介紹,在終端設計上,達闥科技采用“一片雙芯”、虛擬化雙操作系統等技術,把安全環境與互聯網環境進行嚴格物理隔離。在網絡設計上,達闥科技構建了機器人安全專網 VBN(Virtual BackboneNetwork),機器人本體通過物聯網或移動互聯網就近接入至 VBN 專網接入點,然后通過專網專有線路去訪問云端大腦。每一個機器人接到云端的時候,達闥科技會用區塊鏈的認證技術來做認證接入,從而保證這張網絡的安全。
確保了安全之后,成本依然是阻礙機器人大規模商用的痛點之一。
汪兵回憶到,2015年公司成立之初,市場上一個“端盤子”的機器人售價要30萬人民幣。這個價格對于保姆機器人這種類型的服務機器人大規模普及,無疑是太過昂貴的。如果要做到服務型機器人的大規模普及,就必須把成本降下來。達闥科在技經過一系列市場調研后發現:機器人的關節占機器人總成本的70%!
達闥科技就已展出了搭載INNFOS高精度柔性關節SCA的XR-1云端智能柔性服務機器人。XR-1機器人由34個關節組成,它可以做出各種柔性、擬人化動作和手勢,甚至能夠完成精密的穿針的動作。而作為未來類人柔性機器人的核心部件,SCA智能柔性執行器擁有獨立式嵌入式芯片,支持人工智能和控制算法,具備多維度傳感器和通信功能。
眼下,達闥科技的服務機器人整體成本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可以采用租賃的商業模式提供全方位服務,就像支付電話月租一樣。對企業用戶來說,就相當于請了位24小時不知疲倦、隨時待命的好前臺、好安保、好阿姨等,極大地減輕了基礎勞動力成本。
5G網絡為云端智能機器人與云端的網絡連接提供最佳傳輸載體。達闥科技打造的智能機器人云端“大腦”,在實施商業化運營和云端的安全控制的過程中,必然需要依托大帶寬、低時延、超高可靠性、網絡切片和邊緣計算的5G網絡來進一步增加機器人專網,這將是智能服務機器人產業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