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KIVA的面世讓人們看到機器人揀選在電商倉儲行業的可能性,2014年開始,類KIVA機器人開始在國內逐漸興起,此后幾年,迎來了一段高速發展的黃金期,但這種速度并沒有一直延續下去。
物流企業的投入能否帶動AGV需求回升?
2019年,幾大電商企業例如天貓、蘇寧等對倉儲機器人的投入開始逐漸減少,而中小型電商依舊都還處于觀望狀態。此外,國內幾個大型電商大部分投資AGV企業或者自己開發AGV,垂直電商推進緩慢,而國外電商企業則一般尋求集成商合作。多方因素,去年電商行業的項目確實有限。
2020年是否會繼續延續這一趨勢?雖然電商企業目前如何計劃還不得而知,但一些物流企業表明將繼續在物流自動化方面大力投入。
去年年底,圓通速遞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人民幣1,492.22萬元置換前期投入“航空運能提升項目”的募集資金,并將尚未使用的擬投入該項目募集資金合計人民幣35,000.00萬元變更用于“轉運中心自動化升級項目”。圓通速遞“轉運中心自動化升級項目”主要用于對公司現有樞紐轉運中心配置自動化分揀設備,同步提升快件分揀轉運業務流程的智慧化水平。
今年1月初,百世快遞在珠海召開的全球網絡大會上,百世宣布今年將再投入20億元用于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在“提時效”方面,百世表示將通過加大投入自動化設備、優化轉運中心場地、提供充沛的運力資源等為快遞運輸提速和縮短末端派件時效。
天天快遞也在其年初的全國網絡大會上表示,2020年將繼續在全網啟動30個自動化新分撥場地的建設與升級。
申通在近期的春季管理者大會上透露,2020年將投入超過13億元用于場地設備建設和升級。自動化覆蓋將近70%,運轉產能提升將超過4000萬件/天。
可以看出,快遞巨頭們在自動化方面的投入的意愿并沒有減弱,上述大部分還是在疫情前公布的計劃,而疫情之后,相信行業對自動化改造的意愿應該會更強烈。
事實上,AGV在電商快遞行業應用放緩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規?;氖褂弥?,應用端發現,從提升效率減少成本方面來說,機器人揀選與人工相比可能并沒有多大的優勢。類kiva式AGV二維碼的導航方式柔性化程度不夠導致智能倉儲的運用程度低,而電商對于成本的把控十分嚴格,前期引進機器人揀選系統是希望能夠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當前機器人揀選的效率及投資回報率,顯然并沒有達到終端客戶的預期。
但疫情期間,由于人工的缺失和感染風險的存在,機器人揀選的優勢凸顯出來,京東物流能在疫情期間的高效率運轉離不開其內部物流的高度自動化,雖然電商企業注重投資回報比注重成本,但特殊時期,成本并不是首要考慮的東西。
技術拐點將至 降本增效進一步推進
當然,疫情不可能一直持續,成本在疫情過后仍然會成為行業引進AGV等自動化設備的首要考量因素。但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AGV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
技術領域,倉儲機器人廠商們一直在不斷創新,提供更高效率以及更具成本的解決方案。例如從原來的類KIVA式到現在“料箱到人”機器人,企業在Kiva的基礎上,將揀選方式從“貨架到人”創新為“貨箱到人”,這樣,機器人能夠更為準確地根據訂單需求提供相應貨物,同時節約揀選站的占地空間。除了在揀貨方式上的創新之外,更為柔性化的自然導航方式如激光slam和視覺slam的應用、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通過智能算法讓物流運營更智能高效,解決機器人調度、庫存管理和訂單執行上的綜合優化問題等都是AGV企業為了提高效率在技術層面所做的努力。
同時,行業也在不斷探索更多讓應用端客戶易接受的服務模式。例如目前業內提出了的“機器人即服務”的創新商業模式,通過設備代運營或者智能倉儲服務等。這種機器人共享服務的模式,可以幫助客戶有效減少初始投資、降低入局門檻,同時還能提高機器人使用效率、減少整體運營成本。雖然市場對這些新模式的接受程度可能還要經過一定的時間驗證。
綜上所述,倉儲AGV在2020年還是有一定機會,但最終市場如何,還有待繼續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