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安防中呈現的“系統獨立”“數據繁冗”等問題逐漸凸顯,打造具備系統數字化和全場景運營的智能化倉庫安防模式,無疑是需求使然。
智能安防驅動智能倉庫建設
智能安防是實施安全防范控制的重要技術手段,其迸發出的市場需求龐大。研究顯示,目前我國智能安防滲透率約為5%,近年智能安防市場規模以高達26.8%的復合增長率增長,2020年預計將達到千億級規模。
然而,盡管安防的智能化升級需求迫切,在智能倉庫中的實際應用卻尤為稀缺,倉庫安防情況復雜,大多數領域仍停留在實時監看、事后取證的地步,安全和效率都有待提升。
為此,江蘇智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智庫智能”)打造了全新智能安防系統,以視頻監控、視覺識別技術為基礎,建立集“監控、分析、預警”為一體的智能安防監控系統,使安防信息匯集、傳輸、轉換、共享,實現區域的狀態全感知、業務全穿透,實現物資管理的動態全息、感知連接。
智慧物流園區
智庫智能將傳統視頻監控系統升級為智能安防監控系統,實現事前預警、事中監管、事后分析,加大管控力度,保障區域安全,為科學決策奠定基礎。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事前預警:智能安防的前端可以通過3D、多目、音頻、振動、紅外等多種硬件立體協作,適應多種環境,能夠復原復雜場景,獲得更清晰的圖像和更準確的信息,結合智能圖像算法,達到事前預警的目的。
事中決策:智能安防可以通過預設指令,實時識別重點監控人車物,準確判斷位置,識別動作,跟蹤軌跡,分析行為。憑借這種能力,智能安防在物資監管方面潛力巨大。
事后分析: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智能安防系統在提高監管效率的同時,還能接入多種信息,提高主動預警和處理能力。
智能安防模式在倉儲物流業如何發揮作用
實際上,各大倉儲物流企業正不斷加大智能安防的投入,試圖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運用,協調豐富業態,提升營收能力。
以于2020年下半年完成升級的江蘇電力某智能倉庫為例,智庫智能作為該項目的集成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傾斜攝影、多算法倉架構及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等技術,實現全流程訪客管理、全區域視頻監管、全過程安全作業。
全流程訪客管理:利用物聯網技術,對倉庫來訪的人員、車輛進行入庫前的登記管理,建立來訪信息數據庫,通過終端識別記錄人員面部特征、車輛車牌信息,快速準確將“人-車-單”信息關聯綁定,構建安防數據與業務信息的關系圖譜。
車輛信息識別
同時,基于UWB技術對安全帽、設施設備狀態進行定位管理,實現對人員、作業設備的位置情況監測和對設備異常狀態的預報警功能,幫助倉庫人員實時掌控全局,保障業務數據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實現庫區全流程訪客監管。
訪客信息管理
全區域視頻監管:實時采集監控攝像頭的運行信息,對重點區域的全方位感知、全過程監控,詳實記錄活動作業,保障管控區域正常運行。識別監控攝像裝置記錄庫區狀態信息,建立物資在庫檔案。通過檔案信息比對,能夠自動判斷物資狀態,實現倉庫物資的安全管理。
全區域視頻監管
此外,應用智能化圖像處理技術,獲取全景監控平面圖像,并進行整合處理得到平面監控圖像,提高場景的動態感知與監控能力,使監控圖像更加直觀。
全過程安全作業:視覺識別報警系統接收監測線路中的圖像信息、環境變化等信息,當監測線路發生異常時,能夠迅速發出報警信息并準確顯示報警原因,便于及時排查現場安防隱患。
全過程安全作業
在倉庫的裝卸作業過程中,智能識別終端全程跟蹤人員、車輛的作業過程,通過智能識別算法,分析決策當前人員、設備的作業狀態,確認其作業規范安全。
1. 實時獲取人員信息,捕捉人員頭部模塊,確認人員是否按照規定佩戴安全帽,對未佩戴安全帽的人員進行識別記錄,并對其個人信息進行推送。
2. 重點監控區域設立安全警戒電子圍欄,禁止人員、車輛隨意進出,對非法闖入的對象進行識別記錄、警報反饋。
3. 建立作業行為規范知識庫,利用智能識別算法對作業區域人員、設備作業進行判定決策,確保庫區作業的安全規范。
結語
事實上,倉庫安防還可以與5G、AI、語音識別等技術共振,帶來新的機遇,供給側研發新技術、迭代新理念成為行業創新和成長的動力。對于智庫智能來說,持續實現安防與客戶業務的深度融合,催促倉庫向更智慧、更人性化的方向前進,是企業的長遠且堅定的發展目標。